祈通中西,家国情怀
作者 裴高才
发表于 2023年2月

“田长霖星”是為了纪念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享誉国际的教育家、科学家与社会活动家田长霖(1935—2002)教授而命名的。

裴高才(以下简称“裴”):作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留学生的杰出代表,田长霖二十个月攻下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四十岁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位华裔校长,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首任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首位亚裔委员等。作为科教报国的海外赤子,1970年,他率领师生组织、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旧金山保钓运动;1973年6月,他率领加州大学教授代表团首访祖国一个月,受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切接见;1974年1月,他打破美国的重重封锁,促成中国科学家首次出席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研讨会……

田长焯(以下简称“田”):我在这里给诸位介绍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是西方对新中国进行重重封锁的年代,六弟长霖率团访问祖国是冒着巨大政治风险的。美国《加州人日报》2012年10月29日发表《一位有品德的人》长文,披露的“105”号解密档案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在1973年备忘录中指出,6月18日到7月17日,田长霖作为团长率几位华人教授访问了中国大陆一个月,还偕妻子和两个孩子以旅行作掩护。档案中将田长霖描述为“非常赞同中国共产党”,田长霖基本上被情报机构当作间谍进行跟踪调查。

裴:先生所说的“105”号档案,让我想起了田校长返乡寻根谒祖时曾亲口对我说:美国社会存在着“玻璃天花板”现象,意思是说,表面上看,你看到向上奋斗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可是当你努力向上攀登时,却被玻璃撞得头破血流。作为五十年代的留学成功人士,也是田家留学的领头雁,您老是否也有过类似经历?

田:“玻璃天花板”这一现象在美国的确存在,尤其是像六弟那样向行政阶梯攀登者,又是从事敏感高科技专业,更是如此。早年,六弟从出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主任,到美国首位名牌大学的华人与亚裔校长,就曾遇到种种质疑与阻挠,直到他屡创佳绩,那些噪声才戛然而止。当克林顿总统属意他为美国能源部长人选时,他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两位候选人之一。可是,政客们却通过媒体抛出了所谓“献金案”,人为制造障碍,结果让他失之交臂。

当然,如果是单纯从事普通技术类的工作,相对好一些。像我长期在波音从事民用飞机设计工作,就没有发生此类现象。

裴:田校长的高足、中科院院士邓中翰曾在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现场动情回忆:“田校长曾谆谆告诫:我之所以今天能取得成就,除了天分,更重要的是坚信‘谋事在我,成事也在我’的信条。”并在他的办公室题写其人生座右铭:“真诚待人,勤奋做事。”这是田校长的人生信条。

我通过考察田校长的人生轨迹发现,他在待人接物方面,除“真诚”外,还始终奉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颇具亲和力。诸如,与西方人士打交道,他尊重西方人的价值观;与中国人或亚裔人士交往,又从东方的价值观出发;师生听他演说、讲学,犹如当年朱光庭听程颢讲学那“如坐春风”一般。一言以蔽之,他总是给人以激情满怀、春风和气的印象。

作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田长霖之所以科研成果迭出,却在于他从事科研善于“走极端”。似有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颐毕生献身学问的孤往精神味道。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