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多维与异域的城市历史
唤醒和传承城市历史记忆,赓续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是当下我国城市文学创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成这项重要任务,既需要作家具备卓异才情和渊博学识,又需要作家对城市历史进行精准透析和深彻研读,唯其如此,作家才能深入城市历史肌理而进行真切摹写和精微状绘,才能臻于历史真实和人性真实的艺术化境。曾经创作了《狼城》《杨翠喜案》等长篇小说和《世纪钟声》《李卫当官2》等电视剧剧本的黑龙江作家尚志发,在长篇小说《我的苍凉情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以散文笔法营造了城市小说的幽深意境,用传神文字讲述了城市真实故事,成为近年来描写俄侨生活文学作品中比较精彩、较为厚重的一部。
城市记忆是丰富而深刻的,有些记忆又是极为生动和难以销蚀的。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哈尔滨逐渐成为大批俄国侨民的避难所,成为俄侨在远东地区的最大栖居地,这段历史深深钤刻在哈尔滨城市记忆之中。长篇小说《我的苍凉情歌》取材于植根哈尔滨城市史的客观历史事件,讲述的是中东铁路开通后,一群世居在贝加尔湖畔的俄国人后裔为规避战乱袭扰和沙俄迫害而移民哈尔滨,以及之所发生的由信仰抵牾、价值冲突、情感杯葛和生活苦难构成的悲剧故事。这群以索伊特和格林达为首的俄国人后裔,尽管在哈尔滨这个第二故乡依旧虔奉自己的宗教信仰,依旧秉持传统的生活习俗,依旧维系由亲缘地缘衍生的情感与乡愁,但残酷的现实还是将他们挟裹进战争风暴中,爱恨情仇、离合悲欢的人生悲剧宿命般地降临到作品中的几乎所有人身上,只是降临的方式不同、降临时间有别。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