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的命运与历史变迁环环相扣
作者 陈华文
发表于 2023年2月

《中国的运河》是我国历史地理学领域的重要著作,该书作者史念海(1912—2001)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之一,他与谭其骧、侯仁之并称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三杰”。史念海先生二十世纪就读于辅仁大学历史系,后一直从事历史地理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等职,其主要学术著作有《河山集》、《中国的运河》、《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中国疆域沿革史》(与顾颉刚合著)等。

优秀的学术著作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淹没,《中国的运河》就是如此。该书初版于1944年,当时出版时,中国历史地理学还处于初创阶段,能有这样的著作问世,是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幸。在抗战岁月能出版此书,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河山的认同。后来,史念海先生根据四十多年的野外实地考察所得,大幅增补书的内容,甚至重述,成就了如今的这个版本。新版《中国的运河》,除修订差错遗漏外,对书中四十七幅地图全面精修,增加了书的学术分量。

《中国的运河》以运河变迁为切入点,网罗历史事件与其中的朝代更迭,让我们看到了运河那交织着无数赞歌和悲剧的历史。史念海先生也以此书跨出传统沿革地理研究,展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与地理变迁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运河与自然河流是相对的概念,运河主要是依靠人工修建的河流,其中也包括对自然河流的疏通和利用。古代社会里,水上船舶运输较之陆地上的车马运输经济而又省力,只要河流抵达的地方,无论路途多么遥远,统治的权力就可以触及那里。先秦之前,统治者就意识到河流之于统治的深远意义。另外,在各地的经济生活交往中,河流扮演的角色也同样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的统治者纷纷开凿运河,但当时开凿运河的长度和规模都不大,加上时间久远,这个历史时期留下的运河遗址并不多见。中国最早的运河修建于何时?在《中国的运河》一书初版之前,对此众说纷纭,即便是久负盛名的《史记》中都没有提及。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