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书法
作者 李鹏
发表于 2023年2月

布兰德、拜克豪斯在合著的《慈禧统治下的中国》一书中写道:“叶赫那拉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她精通诗画,水平丝毫不逊于英国最著名公立学校的学生,十六岁就熟读‘四书五经’,通晓满文,熟读二十四史。”而另一个英国人萨金特则认为:“至于教育方面,我们可以断言,十五或十六岁时以秀女身份走进紫禁城的慈禧基本是个文盲,她的那点儿学问是进了皇宫以后才学到的。在此之前,如果说慈禧读过什么书,那恐怕也只有《孝经》而已……事实上,直到不久前,《孝经》可能都是众多中国男孩和女孩的唯一启蒙读物,无论他们是满族人,还是汉族人。”

1861年,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辛酉政变”,将咸丰帝临终前指定赞襄政务的载垣、端华、肃顺等八大臣革职问罪,开始她的第一次垂帘听政。现存慈禧发动政变前预先亲笔草拟的谕旨,短短二百三十八字中有十四个错别字,如“朝政”讹作“朝正”,“再行”写作“在行”,“朕意”误为“朕议”,“竟敢”写成“敬敢”等,而“朕仰体圣心左右为难所至,在山庄升遐”一句则压根不通。慈禧很有自知之明,密谕的最后一句是“求七兄弟改写”,即要求醇郡王奕譞对谕旨进行文字润色加工。四年之后,慈禧又亲笔书写了革去奕訢一切差使的谕旨,同样是别字连篇。

因此,若衡以档案所存慈禧亲笔拟写的谕旨,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所谓自小就熟读儒家经典以及二十四史绝对不可信,倒是萨金特的说法可能更接近事实。

不过,对于慈禧的书法,相关著述几乎是一致肯定。《慈禧传信录》先是提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需要处理的军中文件很多,由于慈禧太后“书法端腴”,咸丰帝“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然胥帝口授,后仅司朱而已”。后文又声称作者曾在慈禧太后弟弟桂祥府邸见过很多慈禧及光绪帝的书画作品,认为“后书以四十后为工,庄重凝秀,笔备王欧”,抬出王羲之和欧阳询来类比慈禧四十岁以后的书法用笔,评价已经不能再高了。而外国人的著述,也许因为本来就对书法所知甚少,有关记述更是充满溢美之词。1903年,美国女画家卡尔曾在美国公使夫人萨拉·康格的推荐下进宫给慈禧太后画像,据她回忆:“有一天,我到宫中画画,正好碰到太后挥舞着一支形如巨椽的大毛笔,在一方大砚台中频濡笔端,待到墨色浓淡相宜,当即龙蛇竞走、手不停挥,在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寿’字,观其风采,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端的是遒劲有力,毫无美女簪花之感。有道是字如其人,太后的书法,如她的处事一般,果敢决绝。”

尽管现存一些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书法作品看上去确实功力非凡,但这些作品与原始档案保存的慈禧亲笔书迹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