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之间,人性不灭
作者 周江
发表于 2023年2月

蒋勋说,一个真正好的作家,可以把日常生活里非常平凡的事写得非常精彩。在这一点上,作家肖克凡向来熟练。他擅长讲述工人阶级的故事,在作品《最后一个工人》中,他塑造了一系列平凡日常的工人形象:失眠的工厂锅炉房工人徐卫国、失踪后离职的老大罗民达、翻砂厂的青年工人群体……肖克凡通过形形色色的工人群像生活来反映时代的变迁,用个体的生活变动来反映时代的波涛汹涌。

而在他的中篇小说《妈妈不告诉我》中,他又一次表现了高超的叙述手法,将日常生活写得精彩非凡,甚至想出了更高明的方式来铭记它。在这篇作品里,他将视线投射于私人空间与陈旧历史,以天津市民家庭日常生活为场景,采用现实与历史相互交织的组织结构讲述了一位英雄母亲的故事。这是一次文本结构的创新,也是一次文本内容的拓展,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我多次为作家巧妙的结构安排而叫好,也忍不住为其动人的书写而落泪。

《妈妈不告诉我》作为一篇中篇小说,仅靠短短六万字就建构了两条故事线索,通过明暗线的交错发展,清晰明了地讲述了“我”揭开母亲人生经历、了解我党地下工作者英勇牺牲的故事。小说以“我”的成长为明线,从八岁到二十六岁,我由一个“冰糖嘴儿”小孩变成津沪大学端正成熟的大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中,渐渐具有了感性而慈悲的特质;此外,故事以“我”与师傅刘乙己研究历史,寻找母亲过去经历的真相为暗线,在“我”与刘乙己的挖掘与母亲的回忆中,历史得以还原:多年前,我党地下工作者田文佐身陷囹圄,为了营救他,革命者小树叶儿与母亲都甘愿献身,最终小树叶儿与田文佐尸骨无存,而母亲被恶人污蔑,遭舆论压身,多年后不惜承认“污点”以证明田文佐之子的烈士遗属身份,并坚持用后半生来怀念故人。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