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首钢园,厚重的工业气息与灵动的冰雪运动场馆有机融合,形成了京西新地标;在青岛啤酒厂,具有百年历史的厂房内建起博物馆;在上海杨浦滨江南段,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旧址变身为遍布潮流店铺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近年来,很多工业遗存和工业实体摇身变为创意园区、景观公园、博物馆等,各类工业基地和工业厂区也逐步成为城市旅游的新目的地。
2022年11月,根据《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行业标准,经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北京市751园区等53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借此培育工业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多元化发展。
“当下,工业旅游的开展影响不再仅仅是企业本身,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集吃、住、行、娱、购为一体的经济行为,这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不言而喻。”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遗产研究所所长周岚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发展势头良好的工业旅游项目有三个作用: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展现国家工业化成果、宣传民族品牌;让文旅资源创造消费流量并彰显城市形象,可谓一箭三雕。”
全新转型
夜幕降临,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内别有一番热闹景象。各式各样的小摊分列在道路两侧,琳琅满目的瓷器商品静待着来往顾客的挑选,年轻的俊男靓女在广场上的闪光灯前进行歌舞直播……在这个放眼望去矗立着标志性大烟囱和老厂房锯齿状屋顶的文创街区,传统与年轻融为了一体。
“我一直纳闷这里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今天在这个洋溢传统气息的老瓷厂旧址看到很多时尚的陶瓷作品、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店、年轻的创作者,突然就感受到它的魅力了。”专程从上海来陶溪川旅游的潘女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此趟陶溪川之旅让她流连忘返。
陶溪川的前身是景德镇国营宇宙瓷厂,为了保留街区的历史文脉,从2013年起,景德镇以宇宙瓷厂为核心啟动区,开始打造陶溪川陶瓷文创街区。
“老厂房是‘瓷都’历史的一部分,必须留下,但也要让传统走向未来。”作为“瓷二代”的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说。原址上的22栋老厂房被完整保护修复,体现陶瓷烧制工艺更迭的四代窑炉也被妥善安放。
在历史记忆被保留的同时,老厂房的新功能和业态也在重塑。原来的翻砂车间、球磨车间,变身为美术馆;曾经的原料车间成了陶艺体验空间;烧炼车间转为年轻人的创业空间……陶溪川在传统空间中迸发出现代活力。
当下,陶溪川仍然在不断探索老工业遗产的新发展之道。一方面保护和改建陶瓷工业遗产,让文创街区与历史文脉相连;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团队,开展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释放创新驱动效应。
“让古老的东西更加年轻态,陶溪川就是这种理念的产物。之所以取名陶溪川,就是希望陶瓷文化如溪流般汇聚成川,传承下去。”刘子力说。
陶溪川通过挖掘工业遗产中保留的历史记忆、蕴藏的人文精神,迭代出创意街区,为城市更新升级注入新的“灵魂”。与此同时,部分工业企业也开始在发展工业和开拓旅游中探寻突破之道。
知名乳企伊利集团从2005年起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工业旅游,近年来则以“智慧感”和“科技感”为亮点,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工业智慧旅游示范区,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提升消费者对伊利的品牌认知。
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伊利智造体验中心是伊利集团重点推出的工业旅游项目之一。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全球首个工业游5D影院,沉浸式体验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乳业生产全过程。
进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后,游客不仅可以通过移动端跟随活泼灵动的手绘地图、VR全景地图参观园区,还可以通过L4级自动驾驶微循环巴士项目,感受精确进站、自主变道等自动驾驶技术,享受绿色高效出行。
截至目前,伊利集团累计接待游客总量突破1600万人次,现年接待游客总量达142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