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51:从工业锈带到时尚秀带
作者 王剑英
发表于 2023年2月
751 火车头广场冬景

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告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在全国53家入选单位中,751园区成为北京地区的唯一上榜者。

20年前,这里还是一处典型的工业大院。满载着煤块和重油的火车驶入,经过处理、燃烧,电和热源源不断输送至周边及市区。高耸入云的烟囱,默默俯瞰着工业大院……

今日,时尚、设计、摩登、新锐成为北京751园区的新标签。这里仍保留着德式风格的电厂、古朴的老蒸汽火车、螺旋式大型煤气罐以及林立壮观的裂解炉群、纵横交错的管道集束……工业与时尚在751园区碰撞,新与旧叠加交融,带来强烈的对比冲击感。

与此同时,场景实验室、极客公园、大众汽车(中国)研发中心、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音乐人张亚东工作室、小柯剧场、知行车谷……一大批来自时尚、设计、文娱、新消费等不同领域的知名品牌入驻于此。

从工业锈带到时尚秀带,751园区走出了一条破茧成蝶的焕新之路,其转型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带来了何种启发?

比别的园区用老厂房改造新空间走得更远的是,751 直接将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再利用,由此形成自身最具特色的地方。

“就想把它保护好、发展好”

751园区的前身是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第五分厂,诞生于1955年,是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由民主德国援建的国家重点工程,也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6个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之一。它曾与北京焦化厂、首钢煤气厂并列为北京三大人工煤气气源厂,是一座功勋老厂。

在751园区的历史上,2003年是个重要的时间点。此前,它曾长期肩负着北京市煤气供应及周边的电力热力供应。2003年,因国家能源政策调整,751的煤气生产退出运行,这个工业大院面临阵痛期。何去何从,成为管理层慎重思考的课题。

2004年前后,正是北京房地产大幅发展的时期,751园区位处东五环内,毗邻机场高速,从位置上看,发展潜力巨大。

“把工业设施拆了,把地卖给开发商盖楼——这是当时最常规、最简单的做法,不用费力就能实现创收。”北京正东电子动力集团总经理、751园区总经理张翼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如果选择那条路,也就没有今天的751园区了。”

管理层选择承受压力,走一条艰难的转型之路。

751园区曾有过辉煌过往,这是其转型的底气所在。此外,751园区所属的北京正东电子动力集团(以下简称为正东集团)一直有着自己的收入来源。

2003年,虽然煤气生产退出,但正东集团仍保留了一块为周边供电供热的能源业务。目前,其为酒仙桥地区600万平方米小区提供热力,每年发电量超过5亿度。

“不那么急着变现、挣钱,所以心态相对从容。”张翼说,“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想尽量完整保留老的工业设备设施和工艺。”

在这座国营老厂里,许多员工是全家在岗,甚至两辈同时在岗,对大院有着深深的情感。

张翼199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这里,当时的岗位是技术员。2003年转型时他已是经理助理兼计划调度处处长,2017年任总经理。

这是张翼一生中唯一的供职单位。“对这里就像对自己家一样,尊重它、爱护它,就想把它保护好、发展好”。

本文刊登于《瞭望东方周刊》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