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一些老厂矿、工业区正在悄然蜕变为新的旅游目的地。工业旅游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速度正在加快。
为何越来越多的城市与企业开始重视工业旅游?工业旅游项目积累了哪些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的成功经验?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近期,《瞭望东方周刊》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伯英。

契合时代需求
《瞭望东方周刊》:和其他类型的旅游相比,工业旅游有什么特点?
刘伯英: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它将工厂风貌、生产过程、企业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通过参观、体验、操作等方式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扩大企业宣传,促进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丰富程度与传统的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旅游完全不同,能让游客产生全新的感受,它契合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参观游客、工业企业、旅游产业、城市政府各方面的需求。
《瞭望东方周刊》:我国工业旅游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刘伯英:我国的工业旅游从参观学习和政务接待演变而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效益好、实力强的知名大企业,出于营销目的推出一些面向公众的参观项目,在发展中逐渐完善配套服务,形成了工业旅游这样一个新形式。
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旅游正在快速发展,旅游的概念、内涵和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当前,旅游不再只是结队而行的“集体活动”,而是随时发生、无处不在的个性化日常行为。工业旅游也不再局限于到工厂参观,其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我国工业旅游加速发展,有何原因?
刘伯英:工业旅游最关键的是要依靠工业企业,而企业看重的,不仅仅是工业旅游所能带来的直接利益,更看重通过工业旅游来提升企业品牌和文化底蕴。如今我国工业旅游体系逐渐完善,从汽车延伸到电器、日用品、食品、药品等众多行业,这些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人们更感兴趣。
近年来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较快,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政府对工业旅游的大力推动。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标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使工业旅游成为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之一,并成为相关城市所着力打造的亮点。
二是工业企业的积极性得到加强。从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硬实力,到企业品牌、企业文化和知名度的软实力,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而工业旅游正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三是游客对工业旅游的兴趣持续增长。随着新时代到来,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丰富,与时尚生活联系紧密、形式和内涵丰富多彩的工业旅游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这些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动因,促使工业旅游开始发展并逐步加速。
规划编制中对工业设施和工业用地使用性质的调整、对土地出让方式的探索,以及有限租期条件下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临时性,都会对工业遗产利用带来挑战。
用好工业遗产遗存
《瞭望东方周刊》:地方政府对发展工业旅游显示出较高热情。对于城市来说,发展工业旅游有着怎样的价值?
刘伯英: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工业是经济的基础,对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风貌的形成具有极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