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衰有了中国“火箭心”
作者 毛振华
发表于 2023年2月
国产人工心脏“火箭心”( 毛振华/ 摄)

前不久,患有心衰的小余接受了国产人工心脏“火箭心”——HeartCon心室辅助装置植入。随着孱弱的心脏重现活力,13岁的小余成为目前国内接受“火箭心”植入手术年龄最小的儿童患者。

心力衰竭困扰着众多患者,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由于药物治疗的局限和供体的缺乏,耐久可靠的机械性心脏辅助装置已成为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新选择。依托航天科学技术和超级计算机算法的双重加持,中国“火箭心”应运而生,为患者们提供了新生希望。

和死神赛跑

“在校内运动会上,长短跑都能取得名次”“成绩一直稳定在中上游,学习不用家长操心”“性格开朗,身边有很多好朋友”……这是周围人对小余的评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阳光向上的男孩,在一场“感冒”过后,毫无征兆地陷入了病痛的漩涡。

2022年2月,小余发起了低烧。本以为是感冒着凉,可没想到从那以后,小余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当地医院检查后得出结论:心肌受损,建议住院治疗。经过半年多治疗,小余病情不见好转,甚至从一开始的精神不济发展到无法正常饮食,从胸口憋气到不能平躺。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只能坐在床头打盹,也不记得有多久没好好吃上一顿饭了。

“ 心脏所处的环境比火箭的环境好多了,我们用造火箭伺服控制系统的研发团队进行‘ 火箭心’的合作研发,在电机、流体、控制、驱动、材料和精密加工等领域都应用了造火箭伺服系统的相关技术。”

医生告诉小余的父亲,孩子的问题可能需要心脏移植才能解决。父亲一时难以接受,“以前可健康了,怎么就忽然病得要换心脏?”更残酷的现实是,就算愿意接受心脏移植,我国儿童心脏供体非常紧缺,短期内也难以等到。转机来自于到位于天津开发区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泰心医院》)治疗,随着“火箭心”的植入,小余身体多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这给了全家新的希望。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和各种心脏异常所导致的心脏泵功能下降的结果,表现复杂多样,典型临床症状包括休息或活动时呼吸困难、胸闷气喘、踝部水肿和静脉压升高等。其中,气喘、水肿和明显的疲乏是心力衰竭较为常见的症状。

全世界约有8000万心衰患者。

本文刊登于《瞭望东方周刊》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