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餐饮新趋势?
作者 周丽娜
发表于 2023年2月

佛跳墙、麻辣小龙虾、酸菜鱼、东坡肘子、羊蝎子、麻辣烤鱼……兔年春节,千家万户的团圆饭桌上“硬菜”“大菜”可能不再需要数天时间准备,在预制菜的助力下,烹饪小白也能轻松胜任年夜饭大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宅经济、“懒人经济”助力,职业女性、烹饪小白、单身群体不断扩容,预制菜的消费者、个人用户端市场蓬勃发展。

不过,在预制菜火爆的同时,质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有人质疑餐厅加热预制菜卖给顾客是欺诈。

尽管消费者不断对使用料理包做便宜外卖的“小作坊”商家打出差评,但似乎无法阻挡中国餐饮行业逐渐从手工制作转向工业化生产。

何为预制菜?

“我知道预制菜不是最好的,但比我自己做得好,在外卖无法及时送达的时候,预制菜可以让我吃上热乎饭。”“90后”消费者李冰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不用择菜洗菜切菜,也不用担心厨艺拙劣,撕开包装,简单加热,就能上桌开吃,预制菜成功解决了她的吃饭问题。

近年来,预制菜赛道火热,除了餐饮、家电、冷链行业龙头企业高调布局,相关行业协会加紧制定标准,各地方政府争相出台规范文件。《2022中国预制菜数字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3000亿元,过去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以上。

“最营养、最安全的食物一定是出自自家厨房。我们倡导大家多回家做饭,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对于难以回家做饭的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预制菜。”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自己家也经常购买一些方便早餐和鱼胶之类的食品,来丰富家庭餐桌。

什么是预制菜?中国烹饪协会2022年6月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明确定义:“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该标准把预制菜分为即食/即热预制菜、即烹预制菜和预制净菜三类。即食类比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类有速冻汤圆、自热火锅等,即烹类包括佛跳墙等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类最常见的是免洗免切的净菜。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预制菜产业爆发式增长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更加多元,为预制菜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是在此前疫情防控背景下,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餐饮产业供应链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和冷链技术的进步为预制菜发展解决了采购、存储和销售等技术难题;四是近年来中国餐饮业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预制菜产业大规模发展。此外,资本市场对预制菜的青睐也是重要原因。

本文刊登于《瞭望东方周刊》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