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北京中轴线,你会想到什么?正阳门、天安门、紫禁城、鸟巢、水立方、奥森公园……串起它们的就是中轴线。这条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纵贯北京老城,全长约7.8公里的轴线如首都北京的脊梁,跨越700余年,见证历史变迁与京华烟云。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这样形容它:“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将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眼下,中轴线申遗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2023年2月1日前将正式提交申遗文本。
为了再现北京中轴线的壮美秩序,多年来,北京在文物腾退、修缮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上步履不停。可登上鼓楼眺望时,依旧有些“不和谐”的元素映入眼帘,那就是位于第五立面,家家户户房顶上样式各异、杂乱无章的鸽笼。
“为了让它们与古香古色的中轴线景观视廊相匹配、协调,鸽笼治理成为第五立面修缮的重要内容。而这,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所所长、负责中軸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庞书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雨燕、鸽子都是中轴线上的“原住民”, 庞书经团队深知,最好的提升和保护是尽可能地保留中轴风貌的原汁原味。因此,他们打算给鸽子们置办新家。
鸽笼杂乱
所谓第五立面即建筑物的屋顶,其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最典型的符号代表,形式丰富,造型精美,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瑰宝,有极大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一个个屋顶,俯瞰之下,形成了空中的景观视廊。
随着北京老城第五立面整治工作的开展,如何保证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品质符合中轴线申遗标准,又要保留住属于老北京的鸽哨声,鸽笼的改造成为重要议题之一。
“鸽笼是鸽子的家,每天鸽子主人开笼放飞,鸽子在钟鼓楼间盘旋,鸽哨声悠扬,是一种活态的中轴线文化。”庞书经说。
多年来,庞书经和团队成员深度参与了中轴线保护和治理工作。在他眼中,理想中的中轴线生活就是有人的活力和烟火气,有美食、咖啡和展览,能跟老居民聊聊天,概括起来就一个字:活。
因此,当钟鼓楼周边景观视廊提升任务落到他手中时,庞书经觉得这是一件有意思、有挑战性的事。
要提升,得从最显眼的问题抓起,解决杂乱鸽笼就此提上日程。在观察过程中他发现,主人对鸽笼的颜色各凭喜好,蓝、绿、灰、白各色都有。鸽笼的用料也不相同,有的是用粗劣的铁丝制成,有的是加盖了石棉瓦的简易房。
为了解决鸽笼问题,他们首先进行了历史溯源。“据史料记载,盘鸽赏鸽盛行于明清两代,以北京为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