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神30年:一部网红消亡史
作者 熊毅韧
发表于 2023年2月

时针晃进2023年。

为了告别过去的2022年,罗振宇、吴晓波忙着终场秀,消失500天的李子柒忙着复出,带货女王张大奕早已不见踪迹,火遍一时的Papi酱也早已退出网红主场,取而代之的是李佳琦、罗永浩、小杨哥新一辈网红活跃的身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代又一代网红如流星划在天空一道亮光,你放唱罢我登场,他们渴望在天空悬挂更久,他们学会在焦虑中在事后和解说“网红总会过气”,风来了,风去了,果实和残片都需要有人来收拾。

从PC端到移动互联网,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一面是互联商业精英们攻城掠地,一面是13亿国民变网民,这其间,伴随着互联网和资本的造神运动 ,大大小小的网红如过江之鲫,或一夜爆火,或一日茶凉。

中国互联网三十年画卷,同样也是一部网红消亡史。

精英搭台,网红上场

1994年,中国通过一条 64K 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中国互联网的起点,大幕正式拉开。

从那以后每一年,都有日后呼风唤雨的互联网公司成立,1996年6月,新浪网前身“四通利方网”开通,同年8月,搜狐成立,一年以后,网易成立,三大门户网站聚齐;1999年,天涯、虎扑、水木清华BBS等一系列日后引擎一般诞生互联网热词、红人的社区网站已悉数登场,厉兵秣马。

白纸作画,时代风起。

精英们搭好了台子,“网红”们接连亮相。然而受制于诸门户网站的技术条件,最初几年,互联网首先催生出的是一批“文字网红”,彼时甚至还没有“网红”这个概念,他们更多被称之为“网络写手”。

1997 年,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兵败十强赛后,已是资深网民的球迷老榕( 王俊涛) 在四通利方体育沙龙( 现新浪网体育沙龙)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的随笔文章,一下子引来了成千上万的跟帖,48 小时内获得数万点击量,并被其他网站疯狂转载。

也是在这一年,“榕树下”下成立,自此成为产出“网文明星”的重要引擎。在严肃文学圈,余华凭借小说《活着》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传统媒体那里,《南方周末》刚刚发表了“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的年末致辞。

而在网络世界,呼风唤雨的则是另外一批人。苦于博士毕业压力的痞子蔡开始在网络撰写《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是关于长相普通的理工男与美女的爱情故事,其时在不过两千万人口的中国台湾就卖了50万册,被公认是“网络小说开山之作”,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部畅销小说,并于2004年被翻拍成电视连续剧,在这之后,安妮宝贝收罗了她的第一批忠实读者,日后担纲《武林外传》编剧的宁财神也在这里崭露头角。

自此,网文的队伍里开始加入浩浩荡荡的大军,而昔日爆红的“网络写手”们也在逐渐下滑的销量中纷纷转战主场,或是继续自己的工程师生涯,或是努力靠近传统作家。社区网站将走向它最后的十年,此时,仿佛是在为开启“网红元年”蓄力准备。

2005年,中国网民已突破1亿。初代网红们纷至沓来,第一波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互联网娱乐狂欢就此掀起。

初代网红,草根英雄

人们是从芙蓉姐姐们开始真正领略到“网红”一词的。

虽是2004年,当她摆着“S”造型、操着雷人语录在水木清华BBS上一炮而红时,还是招致了巨大争议。

芙蓉姐姐原名史恒侠,陕西省武功县史家村人,1996年考入陕西工学院机械设计专业就读。同学们眼中“可以读书的安静地方“,在史恒侠看来是“不入流”;刚入学宿舍七人自我介绍时,大家纷纷介绍自己来自哪个村子,只有史恒侠出人意表地介绍自己来自“县城”。

讀完大一后,史恒侠休学一年,重新参加了高考,为的是考上清华北大,大三那年,史恒侠以“睡过道,打地铺”的决心在假期一个人去了北大,但这样的情形却只持续了几个月就偃旗息鼓。在史恒侠自述中,大学毕业后她就开始了考研生涯,锁定的目标不是北大就是清华,不过均以失败告终。

她就是渴望那个殿堂,她是有欲望且想要实现的人。

2005年,她的欲望得到了某种扭曲的满足——她火了,火遍全国,火在一个想要戴上“黑红也是红”的商业时代骚动的前端。最终,道德判断输给了商业价值,在一家又一家媒体的追捧、一场又一场盆满钵满的商演中,史恒侠成为芙蓉姐姐,一座行走的印钞机,一个唯有好事者才会不识趣地去戳破的肥皂泡。

本文刊登于《世纪人物》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