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发生后,我几乎没吃过饭。我宁愿能有那种只要吃一次、几天就不会再饿的药。抑郁和自杀倾向在事故发生10年后毫无征兆地集中爆发,原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伏期可以这么久。”
打车时遇上边开车边追剧的司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祝你永远不会了解。
一开始,我以为司机大叔在听广播剧,直到发现一遇上红灯,大叔就急不可耐地把脑袋埋进面前小小的手机屏幕里,才弄明白他在追剧。我提醒大叔绿灯了,他才不情愿地抬起头,甚至舍不得按下暂停键。虽然目视前方,但显然耳朵还在努力为剧情站岗。
震惊之余,难免好奇:什么样的影视作品能有如此吸引力,让一把年纪的突尼斯大叔沉浸在追剧的快乐里?
“土耳其剧。”大叔惜字如金,目光坚定地锁死屏幕里的爱恨情仇。
这是我在突尼斯工作期间,第一次亲眼见证传说中称霸中东影视圈的土耳其电视剧的魅力。
浓墨重彩的土剧
土耳其电视剧简称“土剧”。老实说,不少土剧的剧情确实有些老土。比如,2022年初上映的热播爱情剧《三姐妹》,主打的依然是偶像剧百用不烂的“先婚后爱”题材:
灰姑娘女主角在自己的婚礼上第一次见到高富帅丈夫,他却已经心有所属,爱的正是为两人证婚的前女友。婚后二人朝夕相处、渐生情愫。尽管经历了婆婆、前女友、前女友前夫等若干NPC九九八十一难式的阻挠和考验,男女主角的心还是像磁铁的S极和N极一样,无法反抗偶像剧的科学规律,最终牢牢地吸在了一起。
2005年播出的土剧《白银》也是相似题材,不过这部剧的影响力非常夸张,《白银》大结局光是在阿拉伯国家的观看人次就超过了8500万。
写到这里,好怕读者拍案而起:此类剧情不就是肥皂剧的众多套路之一吗?
确实,土剧套路满满。初代韩剧三宝“车祸、失忆、治不好”在最新上映的土剧里依然找得到。同时,土剧在视觉和配乐上都追求饱满华丽,高颜值演员和经常作为故事背景的土耳其名胜古迹均是土剧的重要卖点。
此外,在篇幅上也绝不轻快。土剧是世界上单集时长最长的电视剧之一,平均每集在120分钟至150分钟,动辄几十集甚至上百集,有时还会连载好几季。
这就是浓墨重彩的土剧。
除了爱情剧,历史剧也是土剧非常拿手的重要类型。比如,2011年播出的现象级作品《辉煌世纪》,以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在位的苏丹苏莱曼一世和皇后的故事为题材,在2011年到2020年间共播出4季,投放到了45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群超过2亿。
目前,土耳其作为电视剧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成功把土剧出口到欧洲、中东、中亚、非洲、南美、北美等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5亿观众。2018年,土耳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视剧出口国,土耳其制作公司在全球所有进口节目中占有25%的份额。
那么,情节总带有几分老套的土耳其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如此广泛喜爱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伊斯坦布尔比尔基大学传播学院教授Asli Tunc认为,土剧除了反映催人泪下的婚姻爱情故事,还涉及诸如婚前性行为、三角关系、裸体以及现代世界妇女权利等更多存在于西方电视剧中的“更西化”情节,这些情节被中东观众视为“进步和解放”。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14年期间,阿拉伯国家各大主要电视台播放共计65部土剧,在其进口电视剧市场中占有率一度超过70%。
而在拉美的走红,则更多来自于当地观众对土剧中展现的传统价值观和家庭观念的共鸣。2016年,BBC发布的题为《土耳其剧为何在拉美流行》的调研报告显示,相同或相近的家庭观和婚恋观是土剧迅速在拉美地区大受青睐的重要因素。
《经济学人》去年底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土剧三分之一的海外收入来自拉美,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多。
兼容并包,既宣扬伊斯蘭世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又掺杂西方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议题,也难怪土剧能成功征服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至于如何能做到这一点,联想一下土耳其身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前身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存续600多年的奥斯曼帝国,其文化作品中呈现出的兼收并蓄似乎就可以解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