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七年(748)六月八日,缙云郡太守苗奉倩来到缙云山劝农扶桑。过鼎湖峰时,他蓦然发现,鼎湖峰祥云缭绕,鸾鹤飞舞,仙乐齊鸣,山呼“万岁”……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揉了揉眼睛,掐了掐人中,没错,千真万确,而且这一幕整整持续了四个时辰!
“此乃祥瑞也!”苗奉倩不敢拖延,马上将亲眼所见上奏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接报后,龙颜大悦,惊叹道:“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说罢,挥毫写下“仙都”两个字。于是,“缙云山”改名“仙都山”,“缙云堂”敕改为“黄帝祠宇”,周围三百里,严禁樵、采、猎、捕!
从此,“北陵南祠”遥相呼应。而仙都,站立成中国黄帝文化的一座高峰。
一
一日清晨,轩辕黄帝率部众南巡至浙西南。此时,太阳已升高,他的面前出现了一片巨大的山影。黄帝纳闷了,顺着影子寻去,一点点抬头,一柱天然巨石正矗立在他的面前!
黄帝看得目瞪口呆!这巨石四面凌空,一峰独秀,高耸入云,像极了一支天然石笋,而山脚溪流一曲再曲,蜿蜒而去,伟岸与婉约,浑然天成。黄帝移动了几步,这天然石笋瞬间变幻成擎天玉柱,雄伟、壮观。接着,他又挪了几步,这擎天玉柱马上变成了一片被风鼓满的帆。过得河去,黄帝好像突然悟到了什么,迟疑片刻后,猛一个回头,这巨大的石帆变成了一个高高翘起的大拇指,连指纹、指甲都清晰可辨!
“移步换景!”黄帝脱口而出。当他向峡谷走一小段路后再回首,这独峰又变成了一位身披战袍、傲立苍穹、俯瞰大地的将军!
黄帝彻底惊愕了,他上上下下反复打量着眼前这位“将军”。他越看,越觉得像自己,越看越激动,他分明听见了胸膛里剧烈的心跳声,看见了自己腥红的血液正在血管里奔腾……
“报——溯流五里,发现一巨大山峡,曰芙蓉峡,间有清泉涌出。附近十里,荆山有黑金!”探子的禀报打断了黄帝的遐思,他登高远望,发现这溪流、田野、村庄、山峰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八卦图,阳为独峰,阴为芙蓉峡。这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可佑我黎民,固我江山!
于是,黄帝下旨结束南巡,就地安营扎寨。于独峰之顶,铸鼎炼丹。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还有另一位始祖——神农氏炎帝。炎帝尝百草,带领原始部落从采猎时代跨进原始农业,但传至八代榆罔,神农氏逐渐衰落,天下诸侯纷争,轩辕趁势崛起。轩辕黄帝,是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国君少典之子,二十岁继承皇位,致力发展农耕文明,并率部向东扩张,与炎帝、蚩尤部族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不久,黄帝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有史可考的战争——“阪泉之战”,大败炎帝。接着,他又发动“涿鹿之战”,擒杀了蚩尤,各部落纷纷拥戴轩辕为天子。因轩辕有“土德之瑞”,而土色黄,故称“黄帝”。
黄帝一统天下后,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陇右,北达燕山,南抵江南,初步奠定了华夏雏形。他将全国分为九州,唯才是举,建宫室,制衣裳,造舟车,驯牛马,植五谷,务农桑,观天文,定历法,兴医药,辨阴阳,造文字,绘图画,创造了辉煌的原始文明。还将各部落首领召集到涿鹿,“合符釜山”,吸收各部落图腾之长,重新以牛头、马嘴、蛇身、鹿角、虎掌、鹰爪、鱼尾组成新的图腾——“龙”,寓意中华民族大融合。
从此,炎黄子孙成了龙的传人。
天下已定,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黄帝开始南巡,途经庐山、黄山,最后抵达独峰,铸鼎炼丹。他一边炼丹,一边与歧伯谈论延年之道、养生之法,成就了史上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
炼丹之余,黄帝频繁外出,饱览山水之胜,凡是他去过的地方,百姓均以他的名号来命名。黄帝车辇驻跸的地方叫黄跸(黄碧),临时居所叫黄寮,坐过的石头叫轩辕石,五位大臣集中议事的地方叫缙云墟,黄帝正妃叫嫘祖,嫘祖劝民种桑的地方就叫嫘山……
是年九月初九,黄帝炼丹九九八十一天后大功告成。金丹炼成的那一刻,天上忽然飘来五彩祥云,一条五爪金龙腾云驾雾而来,黄帝驭龙升天。黄帝升天后,百姓以黄帝别名“缙云氏”把此山命名为“缙云山”,在缙云山建造“缙云堂”以祭祀黄帝,并把黄帝南巡经过的庐山、黄山、缙云山,称为“三天子都”。因轩辕黄帝驭龙升天时,一脚踩去,鼎塌成湖,那独峰就称“鼎湖峰”。
一亿年前,因火山喷发,岩浆大量堆积,后经过流水冲刷和自然风化,仙都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奇峰异洞,拥有了远古火山世界奇观。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将仙都列为中国五大名山之一,赞其“最号奇秀”。鼎湖峰,相对高度170.8米,享有“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天下第一指”等美誉,是我国规模最大、形态最典型的火山流纹岩柱峰,一柱擎天,令人叹为观止。
在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黄帝“驭龙升天”的传说故事,因鼎湖峰的天然奇观,轩辕黄帝驭龙升天的传说无疑是最古老、最美丽的。
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
二
苍龙峡山势绵延,宛如一条卧龙。仿唐风格的黄帝祠宇建筑群就建在苍龙峡谷内,是我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黄帝文化辐射中心,被誉为“天下第一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