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那从未被吸取的教训(三)
作者 郭荆璞
发表于 2023年2月
默里· 罗斯巴德/著

胡佛与罗斯福真的有天壤之别吗?

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当中指出,胡佛推行的并不是自由放任,而是政府主导的通货膨胀和信贷扩张。1929年大萧条的起因和急剧发展,以及其持久的破坏性结果,都是政府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恶果。胡佛是罗斯福新政的先驱,他推行的主要政策形成了罗斯福新政的基础,胡佛失败而罗斯福成功的原因不是政策本身,而是罗斯福的公共宣传更加成功。

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先看一组政策:劝说雇主保持工资率;提高关税保护农业;信贷扩张维护金本位;住宅贷款银行系统为住宅贷款协会和储蓄银行提供长期资金;帮助债务人对抗取消抵押品赎回权;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复兴银行公司、地方政府和公共建设提供贷款;平分工作以抑制失业;加强联邦土地银行。

再看第二组: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大力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这两组政策的核心,都是通过政府调控市场,通过规定产品价格、生产规模、信贷成本、就业和分配等方式,试图将就业率调整回归到萧条前的水平,其政策的内核和精神是类似的。

第一组政策来自于胡佛在1932年连任竞选中对自己4年施政的总结,而第二组则是1933年推出的罗斯福新政的主要举措。

再看一看1932年国情咨文中,胡佛对国会提出的施政建议:建立并加强复兴银行公司,用国库资金向银行、工业、农业信贷机构及地方政府提供贷款;放宽美联储对贴现申请的审批;建立住房贷款银行贴现系统,振兴建筑业并刺激就业;扩大政府对联邦土地银行的扶持; 建立公共建设管理机构,协助和拓展联邦公共建设;为限制移民的政策争取法律支持;减少自然资源利用中的破坏性竞争;向各州提供3亿美元的直接贷款用于救济;修改相关破产法律,事实上减少对债权人的保护。

以稳定物价、保障就业和工资率、抑制萧条为目标,以公共建设和货币性通货膨胀为手段,这是“新政”的本质。胡佛和罗斯福是一脉相承的。保守主义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尝试”,因为这些目标和手段都试图超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自然规律。

不要忘记,应对大萧条的标志性政策成果,科罗拉多河上的胡佛大坝,正是于1930年7月3日,获得国会授权拨款9.15亿美元,动工修建。胡佛在位4年的公共建设成绩比过去30年的总和更多,他劝说联邦和州政府实施了总计超过15亿美元的公共建设。

威廉·A.贝里奇(William A. Berridge)提出,公共建设使用公债会侵蚀投资基金的供给,资金被看似无风险实则无回报完全依赖政府信用的公共建设项目抽干,无法支持那些在萧条中试图抄底商业的投资项目和投资者。

概括而言,胡佛干预和罗斯福新政的要素是,通过拓展政府的经济计划和干预,达到反萧条的目的。

比如,直接或间接干预劳动力市场,包括补贴失业人口和公共建设等方式,抬高工资率和物价(奥地利学派认为工资率和商品价格过高会导致就业不充分和消费不足);增加政府开支是主要手段,其目的是对失业人口进行直接的经济补贴,以及为公共工程融资;设置关稅壁垒,干预国际贸易;干预工业品和原材料市场,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扩张信贷,干预金融市场。

胡佛的干预政策“外柔内刚”,被很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忽视,他才是新政和干预政策的始作俑者。

通过干预劳动力市场试图稳定就业

胡佛劳动报酬政策的核心措施是通过工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公共建设和控制移民,这些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干预劳动力市场。胡佛理论的核心是信贷流向商业借款人太少,流向投机太多。管理资金流向也成为胡佛对抗萧条的主要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保护就业市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胡佛政府第一步的应对措施就是维持工资率。要求实际工资率维持稳定,即工资下降晚于或者持平物价下降,要求利润先于工资下降,他和参会的巨头们称之为“爱国主义”。

胡佛政府对于就业市场的直接干预包括制订最低工资标准和分配工时两方面,奥地利学派则认为分配工时导致劳工离开了劳动力市场,无法快速出清,最终的结果是社会总工资无法随萧条而下降,伤害了商业利润;实际工资率应当下降以恢复劳动力市场,而利润应当保留,从而留存经济的活力。对于总的工作减少的分歧在于,奥地利学派要求降低工资率,增加总工时;凯恩斯主义者则试图保持工资率,减少每个人一周的工作时长来试图拉动就业。

事实上,在危机前胡佛表达出的对劳动报酬的观点尤为明显的体现出“新政”的特点:广泛的劳资谈判、废除童工、全国范围的养老保险、减少工时、改善住房供给、建立医疗保险、建立劳资纠纷仲裁委员会等。

罗斯巴德和奥地利学派对这些偏向左翼的劳动报酬观点嗤之以鼻,然而如果奥地利学派反对这些观点,那么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呢?完全的市场化能够解决劳资分歧么?

事实上奥地利学派反对的不只是最低工资等,他们反对的是试图以最低工资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真正提高全社会总工资和解决生产组织的根本问题。

当1929年股市崩盘时,胡佛准备的措施是高工资率、公共建设和扶持经济,而不是像过去每一任总统一样,选择远离直接干预措施。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