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创造出远远超越传统社会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性;另一方面,中国有14亿多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它是基于巨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是基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基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孕育了中国营销的基本逻辑。深刻认识并自觉地遵循和建设性地驾驭这些基本逻辑,既是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也是中国企业健康、持续成长,保持基业长青的根本。
透视中国式现代化历程和轨迹,放眼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我们大致可以洞察中国营销的2023年和未来。
保持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的一致性
面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必须深刻理解国家战略,并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先在国内统一市场的大循环中找到位置并形成优势,然后再在国际循环中占据主动地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各种不确定性下,洞察宏观环境,找到战略方向、路径和重心,比如何战术性地度过当下的困难更重要、更迫切。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的百年振兴史,可以归结为三大战略突破。
第一个战略突破:国家独立。
通过星火燎原、农村包围城市、持久战、大决战和抗美援朝等,奠定了新中国战略制胜的意志和基因。自此开始,没有任何势力能够动摇中国国家独立的根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为中国崛起的法宝。
第二个战略突破:奠定重工业基础。
通过“一五”计划(1953―1957年)期间全国人民勒紧腰带完成投资196.3亿元,引进苏联“156项工程”。这一系列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之母的初步重工业基础,为我国经济建设、科研科技教育开辟了广阔前途。这在发展中国家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个战略突破:建立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四个现代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三步走”“双百年”及连续推进、环环相扣的国家战略支持下,如期并超额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业已形成的重工业基础上,不仅整体上实现了工业化,而且建立了世界上门类和配套最完善、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四个现代化”。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与西方发达国家合作过程中,封锁、遏制是贯穿始终的。遏制,发展,再遏制,再发展,已经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特的、规律性的战略循环。这在发展中国家更是独一无二的。
2023年作为新时代的新起点,中国营销必须深刻体会在过往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国家战略的强大引领和助力作用,更加主动地保持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的一致性,在相互促进中形成强大的合力。
从1―N创新到0―1创新的突破
中国龙头企业应战略洞察世界商业和市场的未来,一改战略追随,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实现从1―N创新到0―1创新的突破,实质性与跨国公司就科技创新和科技领先展开战略竞争。
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在几百年时间里,收割着对世界市场“掐尖(高端消费)”式粗放开发的巨额红利。中国企业也仅仅是主要收割了本土市场,而且主要是中低端市场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