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学中经济学家可学些什么?
作者 张曙光
发表于 2023年2月

经济学家曾经热衷于经济学帝国主义,到处攻城略地,把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而很少想到要从其他学科中学些什么,特别是从自然科学比如物理学中学些什么。近读英国物理学博士、《自然》杂志前主编菲利普·鲍曼的《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当代中国出版社二0一0年版,下引此书只注页码),颇有启迪和感悟,受益匪浅。

鲍曼的书以集体行为为研究对象,提出并讨论了一个重大难题,即物理学究竟能否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社会,使大家得以借助物理知识预知社会问题并改良社会,从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安全?全书四百多页,“前言”从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出发提出上述问题,正文有十九章,步步深入地做出回答,说明了新的社会物理学为何和如何分析人类的集体行为。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两章,讨论霍布斯的野性社会和丛林法则及其机械论哲学基础,作为以后讨论的比较和参照。第二部分包括三至七章,讨论了统计物理学和社会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揭示了集体行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并考察了它们的原因和机制,以为全书之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八至十一章,运用前面的理论考察经济领域的集体行动。第十二至十四章构成第四部分,讨论政治结盟和文化扩展。最后四章构成第五部分,讨论网络科学理论及其在预知社会中的作用。后记“谢幕的掌声”一语双关,用演出谢幕时集体掌声的变化对本书的讨论做了一个诙谐、幽默、形象生动、令人难忘的总结。本文重点关注的是该书的第二和第三部分。

大家知道,经济学崇尚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只有个人才能行为,集体是不能行为的,集体行为是集体中的个人行为赋予和决定的。这并没有错。然而,个人行为并不等于集体行为,个人行为的简单加总也不等于集体行为。个人行为如何决定了集体行为,在很多重要方面,经济学家语焉不详,并未提出像样的解释。

不仅如此,米塞斯立足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力倡方法论的二元论。他在《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一書中说:“只要我们还不知道外在的一些事实(物理的和生理的)如何在人心中产生一定的思想和意志,而终于有具体的行为,我们就得面对这一道无法超越的壁垒:方法论的二元论(methodological dualism)。就我们现有的知识来看,实证论(positivism)、一元论和泛物理主义(panphysicalism)的一些基本陈述,只是些玄学的假定,没有任何科学基础。对于科学研究,既无意义也无用处。理智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有两个各别领域:一是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的外在世界;一是思想、感情、价值取向和有意行为的内在世界。就我们知道的,这两个世界还没有桥梁联系起来。”从个人行为来看,这些理论也许有一定道理,但从集体行为来看并不如此,鲍曼的看法就与此不大相同。

奥尔森曾著有《集体行动的逻辑》,以集体行动的内在矛盾为基础,分析了利益集团的形成、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认为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在利益集团中,特别是大型利益集团中,一般都不是依靠所提供的集体利益来取得其成员的支持,而是依靠所谓“选择性刺激手段”的惩罚和奖励作用,根据其成员的贡献来决定是否向其提供集体利益。由于个人行为的理性特征和集体利益必须分配给集团所有成员的性质,决定了有选择性刺激手段的集团比没有这种手段的集团更易于采取集体行动,较小的集团比较大的组织更易于采取集团行动。进而用利益集团的兴衰来解释发达国家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的经济增长。奥尔森的理论从个人主义方法论出发,虽然解释了利益集团的一些问题,但按照鲍曼的解释,集体行为并不限于利益集团,一些集体行为也不依靠“选择性激励手段”,因此,奥尔森理论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

总之,经济学在解释个人行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解释集体行为方面进展不大,似乎乏善可陈。

集体行为是一种复杂行为,需要一套复杂理论。这也成为理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经济学也开始出现复杂问题热,并有布莱恩·阿瑟的《复杂经济学》问世。然而,物理学关于复杂性理论的讨论已经有了一个世纪,并认为在复杂性理论的概念和技术库中,最基本的就是集体行动。鲍曼明确指出,就是因为集体行动的出现,“物理学有了会对社会有的放矢的发言权。表面上看,大量没有知觉意识的物理粒子的整体行为,是很难同众多活人的行为相提并论的,然而,物理学家发现,各种各样的体系,只要其组分能够进行集体行动,往往就会有相类的表现—即使在这些体系间并不存在任何共同之处时也会如此”(4 页)。这就是说,个体行为无法预知,而群体行为却有章可循,这类体系的表象看来似乎混乱不堪,但却存在着秩序和规律。

前述有关《预知社会》一书的框架结构时已经指出,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了统计物理学如何分析集体行为。其中,第三章“大数定律—无规中的规律”,为全书的讨论奠定了分析的基础。

本文刊登于《读书》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