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再出发
作者 聂锦芳
发表于 2023年2月

经典是常读常新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思想史演变和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作品来说,更是如此。众所周知,《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要在今天新的全球化时代重新研究这一著述,我提出一种思路和方式,即“返本再出发”。这里的“本”既指原始文本文献,也指马克思当年真实而复杂的思想及其形成、变化过程。具体说来,必须从权威而完整的原始文本出发,以把握马克思深刻而复杂的资本理论及其论证逻辑;必须在总结以往研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研究思路和方式的转换;在全球化视野中,全面认识资本的本质、功能及效应,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矫正以往对《资本论》偏颇、狭隘和并不到位的理解,避免简单化、极端化的评论,也才能对其思想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准确的定位。

我注意到,新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金融危机引发的整个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化进程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困境,《资本论》再次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也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相关的论文、著述在数量上远超以往。但综观这些成果,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有关《资本论》研究的文献基础,绝大多数论者还局限于“通行本”三卷的范围,甚至只以第一卷为依据。我们知道,文献基础的完整、权威和准确,是高水平研究的先决条件。举凡西方重要的思想家,诸如亚里士多德、洛克、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休谟、康德、黑格尔、李嘉图、尼采等,其著作的“历史考证版”出版较为齐全的,对其思想的研究水准也是最高的。就《资本论》来说,二0一二年最权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arx Engels Gesamtausgabe,简称MEGA)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准备材料”出齐,以其所刊布的十五卷二十三册庞大的文献集群,再加上第三部分“书信卷”大量涉及《资本论》的通信和第四部分“ 摘录、笔记、批注卷”所刊布的多部笔记等,系统地再现了马克思酝酿、思考、写作、修改和整理这一著述的曲折过程,颠覆了关于《资本论》是一部业已定稿、由“三卷本”构成的著述的传统印象,给致力于《资本论》研究的学者提供了相当完备的文献,当然也提出了相当大的新挑战。如果我们对这些表征马克思思想探索和理论建构过程的原始文献视而不见,对文献专家费尽心力做出的考证成果不予理睬,要客观、准确、全面地把握马克思的思想,怎么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呢?

在我看来,如果不把研究奠基于文本、文献的搜集、梳理、消化和解读上,进而据此做出阐释、分析和评价,相反,只是從那些外在的解释方式和框架、当代流行的或者自己感兴趣乃至创设的观点、所谓重大的社会问题或政策导向出发观照《资本论》,强行从《资本论》文本中寻章摘句、断章取义,进而为方法寻找说明、为观点取得论据、为现实做出图解……凭借这样操作写出的东西或许“新颖”“有效”“应时”,但对《资本论》文本及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却不会有多少实质性的推进。

这就涉及《资本论》研究思路和方式的转换问题了。有两种研究思路是我不能认同的。

一种是沉浸于既往褊狭的理解和传统的观念中,将《资本论》研究的意旨定位于揭露资本的罪恶本质,否定其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而主张抑制乃至彻底消灭资本,拒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话和合作,试图走出一条在社会结构中没有资本要素的“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本文刊登于《读书》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