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青年 贫富差距 城乡差距 社会流动机会差距 房价 社会心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这些新形势、新变化既来源于国际力量调整与国际政治新格局,也体现出中国在持续深化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上述论断指出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及一系列社会问题。
本文认为,对于中国社会主要问题的判断,既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理论来源,也是凝聚社会价值共识与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现实基础。公众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认识及其变迁,一方面代表了公众对于政府各方面工作的感知和评价,以及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着力推进方向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研究者理解和追踪社会心态变迁的风向标。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大学生为主要代表的青年群体如何理解和认识社会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共识的凝聚。
本文采用的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与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数据,考察了大学生群体从2015年到2020年对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变迁。“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在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共计开展三轮调查。其中,2015年和2020年两轮调查包含了本研究关注的核心变量,即社会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采用了上述两个年份的数据。2015年调查从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区域不同层次高校(包含985/211,一般本科、专科等)中抽取大学生样本,覆盖了全国范围内39所高校的6351名在校大学生。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调查主要对上海市16所不同层次高校(包含985/211,一般本科、专科等)的47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为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具可比性,我们对2015年数据进行了筛选,选取了就读于上海市高校的988个样本,并根据2020年的样本分布情况进行了加权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既是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追踪研究,也是对于“95后”和“00后”群体的代际比较研究,对于我们理解青年社会心态及其演进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特定社会问题认知与社会评价、发展效能及政策偏好之间的关系,即对于社会主要问题持不同判断的大学生群体在上述三个维度呈现出怎样差异化的态度取向。
“三距一房两挑战”: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
“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询问了被访者对于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看法。其中,2015年问卷包括了社会治安、房价、腐败、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市场化不足、通货膨胀等21个选项,2020年问卷增加了公共卫生安全。我们在统计过程中将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处理成为多项选择题,不对排序做进一步考察。剔除缺省值后,共计得到5492个有效样本。表1报告了2015年和2020年的统计结果。

“三距”:貧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流动机会差距。这三者是大学生最关注的社会主要问题。根据2020年调查结果,贫富差距(37.1%)、城乡差距(27.7%)与社会流动机会差距(21.8%)是大学生群体提及率最高的社会主要问题。相比于2015年的调查结果,202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贫富差距是社会主要问题的大学生比例仍然居于首位,且比例小幅上升;城乡差距和社会流动机会差距提及率大幅上升,分别升高了10.9个百分点和14.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