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党员干部积极心态建构
作者 孙应帅
发表于 2023年2月

【关键词】深化改革 党员干部 积极心态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党员干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骨干。拥有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党员干部成长成才。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应从思想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入手,努力建构党员干部的积极心态,推动党员干部摆正工作态度、改善工作作风,不断通过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思想层面努力夯实信念基础、获得正向回馈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核心要素。由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成的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建构党员干部的积极心态,激励党员干部积极奋进、干事创业的精神之钙。

一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党员干部积极奋进的信念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应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发挥典型示范和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在入党动机、政治意识和追求进步的心态上都是积极健康的,只要方式对路、方法对头,引导得当、激励正向,党员干部的积极心态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就能被持续有效地激发,党员干部自身的成长发展也能与国家民族的复兴事业同频共振。同时,在社会“内卷”日益激烈、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心理疾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党员干部也需要健康心理的干预和调适。应适度开展干部积极心理学建设,推广入职人格测试,普及心理学知识,设置心理干预师等,助力党员干部减轻心理压力、清除心理障碍、筑牢心理防线,从而建构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另一方面,推动經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社会基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交往关系是建构党员干部积极心态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文化传播、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党员干部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党员干部的身份荣誉感、干事创业的拼劲、担当作为的干劲受到了一些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实践的发展,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日益显现、利益固化的藩篱亟须破除。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为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持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