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平台网络的发展与优化
作者 翟崑
发表于 2023年2月

【关键词】对外开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平台网络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改革开放史,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发展,相应的理念、战略、政策、机制等与时俱进,渐成体系。其中,各种交易展会、博览会、论坛等对外开放的平台迅速发展,形成平台网络,发挥内外融通的功能,有力支持和推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对外开放平台是指由我国相关机构举办的,具有服务中国对外开放的功能、有一定规模且定期举办的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国际论坛等。中国对外开放平台网络,则是指多个平台形成联动共振,具有更大范围和更丰富功能的网络。这些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国参与和创建的国际合作机制,如WTO、东亚合作、APEC等,又如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亚投行等。第二个层次则是国内相关部门主办的各种形式的论坛和博览会等,数量庞大,功能齐全。以上两类平台相互交织连接,协同共生,形成中国对外开放的平台网络,服务对外开放战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中国对外开放平台网络兴起的内在逻辑及意义

中国对外开放平台及其网络的兴起是对外开放战略的产物,其规模之大、效用之高、意义之重,促使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策略手段、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战略手段,以及中国对外开放史和全球共同发展史的重要现象。

中国对外开放平台网络兴起的内在逻辑。从事实层面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中国加入WTO和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并创建博鳌亚洲论坛、东亚合作、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对外合作机制;发起“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多种对外开放倡议。这些机制和倡议的落实均需要平台及平台网络的支撑,故后者的兴起符合一国对外开放的基本规律。从深层次看,对外开放平台网络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对于强大内外融通能力的需求,解决了进出平衡的矛盾。中国对外开放统筹内外两个大局的需求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重在出口,中国迅速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第二阶段则是重在进口,旨在形成全球最大的最终市场。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单一平台、单一功能、单一渠道难以满足多元市场、巨大规模、多样供需的矛盾,而平台网络则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建立并不断发展平台网络,能够比较有效地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并以网络形式联通起来。在此基础上,国家和各类主办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平台网络建设。只要有新兴合作领域与合作机制出现,就会诞生相应的国际化服务平台,随着相应的综合服务和配套功能越发先进齐全,网络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效益就越高。

中国对外开放平台网络的策略模式。中国对外开放平台网络的策略是对相关平台和网络主动应用运营。一是提升对外开放平台网络的战略地位。我国将对外开放平台网络作为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依托。近十年来,对外开放平台网络的应用策略更加稳定成熟,在对外开放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上升,服务主场多边经济外交。比如,进博会在疫情期间为国外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实现各种平台的差异化发展。我国“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以及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统筹各种平台网络。系统集成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内涵之一,强调凝聚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比如,外交部举办的蓝厅论坛每次邀请一个省份,向驻京使团、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主流媒体等作对外开放宣介。同时,每个省区市和大的区域又有自身特色和能力禀赋,一些边疆地区还积极推进毗邻的国际次区域合作,都需要做到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竞争。三是加强平台网络的功能建设。首先,整体评估和规划功能。每次论坛或展会都将对外开放的整体发展或相关部分作出评估,并为未来发展作出规划。其次,强化平台对政府—市场—社会的连接功能。借此提高平台运作和服务效率,将论坛功能进一步机制化、日常化、模块化、数字化。最后,加强具体领域的专业服务功能。这对专业类对外开放平台来说更为重要。

中国对外开放平台网络的重要意义。对外开放平台网络的发展和运筹是中国国际战略创新在对外开放领域的表现。一是为全球共同发展提供平台公共产品。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