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北斗产业 北斗系统 数字经济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7月30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卫星导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北斗系统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目前,支持北斗产业发展的法治建设与市场环境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已出台与卫星导航相关的政策法规1000余件,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委会累计发布北斗领域国家标准32项、专项标准56项,完成国家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修订,形成北斗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的市场环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北斗三号全球开通与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需求导向,面向太空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的重大需求,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完善北斗应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推动北斗应用领域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北斗产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北斗技术的自主可控
北斗的战略地位决定其建设过程不可能得到美西方国家的技术贸易支持,只有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在长达27年的三代技术的建设过程中,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始终被放在项目计划的首位。从配件到装备,从算法到系统软件,在尽可能参考国际学术文献和GPS发展路径的同时,立足成体系的自主设计与实验,积累了完整的数据,这就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持续迭代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基础。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关键技术发展的典型范例。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了GPS的既有服务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米、分米、厘米级以及后处理毫米级服务,满足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对北斗高精度应用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北斗+5G”提供了便利。作为智慧生态城市的样板,河北雄安新区通过建设覆盖全域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有效提高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服务水平,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各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框架无一例外地运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立动态、地心、高精度的三维地理空间定位基准,实现复杂地貌的高程基准信息传递。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天气预报、防汛减灾、地震地质灾害监测、紧急救援等方面可以提供快速、精准、可容错的智慧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中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水利整治、交通管理、农业、林业等方面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
芯片的类型选择与自主研发是北斗系统的精彩之笔。芯片是人工大脑的核心元件,涉及数字经济的关键技术。北斗系统设计之初在充分考虑技术贸易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自力更生的技术路线,最终在第三代系统中实现了22纳米的标准芯片支撑全部地面移动装备,包括各种车辆、船舶和共享单车等。迄今,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持续取得突破,北斗三号适用的SoC(系统级)芯片在工业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和深入;支持双频双模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通过了技术验证,进入量产和大规模应用阶段。这一技术路线为从传统GPS到北斗系统的过渡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根据“十四五”规划,面向北斗广泛需求、基于北斗相关产业基础条件的一批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诞生一批融合北斗、遥感及太空经济新方向的领军企业;形成全方位服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新信号体制、新服务功能,建成支撑北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学科体系、标准体系、能力评估体系;组建一批综合创新平台,进而牵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实现协同研发、产业融合、应用创新等基础能力大幅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在创新应用带动技术突破的过程中,北斗产业相关的基础研究得到充分重视,产出国际一流的理论成果可期,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进而整合卫星导航的全球价值链。
推动北斗与产业的全面融合
北斗产业化(北斗+)和产业北斗赋能(+北斗)是“十四五”时期北斗战略实施的重点。相关行业和省市的“十四五”规划都将北斗与产业的全面融合作为发展的重点和推动数字经济的抓手。北斗系统在民用领域已有良好的基础。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北斗+”和“+北斗”是北斗和各行各业相互认知的过程,更是商业价值相互融合的过程。推动北斗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北斗行业和各个产业部门主动发出需求并互联互通。为此,可以从制造业与服务业、生产与消费两个维度推动北斗与产业的全方位融合。
在生产领域,北斗的定位、授时与导航功能已经全面进入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农林牧渔等领域,形成全天候运行的保障能力。作为产业赋能的重点,北斗终端全面植入金融、电力、通信等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基础设施,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有效支撐。截至2021年底,已有超过79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安装使用北斗系统,近8000台各型号北斗终端在铁路领域应用推广,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套。“十四五”时期,北斗赋能各行各业的市场拓展是供给侧改革的亮点之一。2021年8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委办发布《上海市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站在引领北斗市场大发展的前沿,上海将发展目标确定为“以北斗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瞄准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需求,着力突破北斗关键技术、大幅提升基础能力、加速壮大产业规模、优化完善产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