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自主视域下欧盟自我定位的变化
作者 杨娜
发表于 2023年2月

【关键词】战略自主 欧盟自我定位 防务安全 技术主权 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D81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欧盟以自身资源为依托,在关键的战略领域提升自主行动能力。欧盟发布多份官方文件,逐步确立了战略自主的基本内涵及实施路径。2010年,欧洲议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使用“战略自主”的表述;2016年,《共同愿景,共同行动:一个更强大的欧洲》将“战略自主”纳入欧盟的全球战略。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与域内危机的频发,促使欧盟积极推进战略自主。在这一过程中,欧盟对自身的定位逐渐发生变化,其对外行为逻辑、内部治理模式和伙伴关系定位随之做出调整。

变化一:从区域治理榜样到维护既有优势的规则推广者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作为规范性力量的代表,它在气候变化、环境治理、经贸合作等领域的地区治理规则和标准为全球治理所借鉴。欧盟对全球问题的解决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和“优越性”,这在欧盟发布的政策文件中有所体现。2016年《共同愿景,共同行动:一个更强大的欧洲》文件指出,欧盟应以强烈的世界责任为行动指导,积极领导或参与旨在解决冲突和贫困根源的全球行动。2019年欧盟通过的《2019—2024年战略议程》支持全球规则朝更加公平开放的方向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全球议程的欧盟领导力。譬如,欧盟引领碳排放的全球标准制定、提出碳中和目标,均是从该领域治理经验出发,将本地区的环境治理规则和标准通过召集国际谈判、达成共识协议等方式积极向全球范围推广,继而拥有了此领域规则制定的全球话语权。这是欧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亦是其在全球行动自主的制度优势。

然而,内部多重危机的冲击,加之较高的减排标准难以在全球引起共鸣,欧盟当前目标转变为凭借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和环境标准先行者身份,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和巩固自身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地位,为该领域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技术竞争积累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自主行动空间。这与2022年《安全与防务战略指南针》阐述的“我们必须面对以冲突叙事为主的治理体系竞争,气候、海洋等治理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难以用一致的国际规则进行框定,故我们需要为更强大更独立的欧盟发展而奋斗”相呼应。

概言之,在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之下,欧盟引以为傲的、由他国或其他区域组织主动学习的价值规范,日益受到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或国际组织的挑战。只有不遗余力地向外推广欧盟标准与规则,才能维护其在全球治理多个领域的领先地位。

变化二:全球战略从崇尚多边主义转向重视实力基础

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推崇“有效的多边主义”,提倡通过国际谈判与对话,减少地区冲突、增进多边合作。2003年的《欧洲安全战略》将“有效的多边主义”及其为基础构建的国际秩序视为欧盟重要战略目标及软实力标签,提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威胁的应对、和平安全与繁荣都有赖于有效的国际多边体系”。欧盟的全球战略以多边主义为指导,全球行动亦践行多边主义原则。

随着大国竞争加剧、地区冲突增加,欧盟重新思考其全球战略的指导原则,对外行动上更加务实。全球主要行为体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全方位、多维度的竞争,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单纯依靠倡导多边合作难以得到一些大国的积极回应,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的实力相对衰退正在削弱其既有的国际影响力。在经济领域,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整体的GDP约17万亿美元,而中国近18万亿美元,美国约23万亿美元,GDP增长率分别为5.3%、8.1%和5.7%。在军事方面,美国军队规模在140万人左右,而欧盟则预计建立一支5000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成员国的军力尚不能直接为欧盟对外行动所用。再从科技角度看,沃达丰首席执行官尼克·里德(Nick Read)在202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在5G人口覆盖上,中国实现60%以上人口覆盖,美国45%,而欧洲尚不足10%。欧盟意识到,中美在诸多方面领先于欧盟,只有将提高自身实力置于战略优先的位置,才能维系欧盟的既有国际地位。2022年欧盟《安全与防务战略指南针》强调“权力政治的回归”和“以实力为基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宣布欧盟成立地缘政治委员会,并指出欧盟及其成员国作为地缘政治行为体都应提升自身的硬实力。超强的经济实力、充实的安全防务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欧盟保持全球关键行为体地位的物质基础。

变化三:愈加强调超国家特性以提升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中美两强局面日渐形成,欧盟的科技優势明显削弱。20世纪90年代,欧盟曾占全球芯片市场40%以上份额。然而2022年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欧盟《芯片法案》发言时称,欧盟当前芯片产量约占全球份额的10%。欧盟对域外国家的科技产品依赖度较高,欧盟统计局提供的数字显示,2021年欧盟进口的高技术产品中中国占38%的市场份额。外在竞争压力迫使欧盟主要成员国联合起来以提升整体的科技竞争力。例如,欧盟相继出台《单一数字市场战略》《欧洲数据战略》《欧洲人工智能白皮书》《2030数字罗盘》等官方文件,试图减少成员内耗、整合内部数字市场、以整体性战略发展高科技和数字经济。

在面临较强的外在冲击和强有力的竞争时,欧盟主要成员国求同存异,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自主方面达成高度一致。具体表现为,成员国协力促进域内核心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欧盟科技治理呈现出超国家化趋势。除发布上述数字科技发展战略文件之外,欧盟还推动成立高科技产业协调机构。例如,2020年底建立“欧洲芯片联盟”,随即启动万亿数字项目“罗盘计划”,其目标是打造自主可控的欧洲半导体产业链,十年间争取实现欧洲半导体总产值达到全球五分之一;欧盟委员会拟成立旨在将成员国政府、相关企业和研究中心进行整合的欧洲微电子产业联盟,预计筹集高达300亿欧元的公共与私人投资;“地平线2020”中的“卓越科学计划”用于最前沿科学研究和科研人才培养的资金超200亿欧元,“提高欧洲工业全球竞争力研发创新计划”用于推动关键技术研发的投资为527亿欧元。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