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湿地学家养成记

湿地学家:自然探秘者和守护人
你见过忘情“生长”着“潮汐树”(发育在潮滩上的一道道潮沟,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地貌)的黄河三角洲吗?你见过被“火红地毯”温情包裹的辽河口吗?你见过荡漾着琼花瑶草的若尔盖吗?……她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湿地。
湿地是什么?她是“天然水库”,可以涵养水源;她是“天然基因库”,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她是“气候调节器”,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她,被誉为“地球之肾”。
如此美丽又重要的地方,自然需要有人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为其保护和修复建言献策——湿地学家就是这样的人。
缘起:湿地研究兴趣悄然萌生
我自幼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喜爱跋山涉水。大学时,我首先进入的是地球科学领域,真正系统接触到湿地科学,是在2006年读研期间参加黄河三角洲科研项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是沧桑、古老的。然而,位于黄河入海处的黄河三角洲却是年轻、新生的——黄河每年都会携 带大量的泥沙自西向东流淌,这些泥沙在黄河和渤海交汇的地方快速堆积下来,造就了广袤的黄河三角洲湿地。
我参加的科研项目是研究黄河三角洲何处最适合湿地植物生长,湿地土壤中的哪些营养元素能帮这些植物长得又高又大。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