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地质构造的神来之笔
云端的桌状山
桌状山,顾名思义就是“顶平身陡,状如桌子”的山,也叫“桌山”“方山”或“平顶山”,是一种由断块构造形成的山。山顶多为接近水平的坚硬岩层,四周多为陡崖。

峨眉山及其周邊的瓦屋山、大瓦山是呈品字形排列的3座桌状山,它们的山顶平缓,山体突兀,四周都有近千米的绝壁或陡坡。峨眉山的山顶是一个微微向西倾斜的平台,在金顶(位于峨眉山主峰上)、万佛顶(峨眉山最高峰)一带,连续的山顶缓坡平台面积达4.8平方千米。
从地质角度看峨眉山
“悬浮”在云端的峨眉山是由2.5亿年前沉积的石灰岩及其上部的玄武岩构成的。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导致整个区域地形落差悬殊,断裂、裂隙发育。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像尖刀,沿着断裂、裂隙又准又狠地“切”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切口,把隆起的高原切割成棋盘状的巨型岩块和密集的峡谷群,进而形成了桌状山。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