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版《战狼2》:《渗透》影片中的轻武器使用细节
作者 窦超
发表于 2023年3月
影片《渗透》宣传海报

《渗透》影片中的主角伊万,奉命去叙利亚的美军控制区营救2 名遭伏击后被恐怖组织抓获的原俄军人员,其中包括他的前上司格雷上校。而这些前俄军人员属于一家私人安保公司,正在执行配合叙利亚政府军作战的任务。由于事发地点在美军控制区,所以俄军驻叙利亚部队不能直接介入,否则有可能引发美军和俄军冲突。伊万以各种身份作为掩护,并且巧妙利用美军的帮助,成功将人质救出。最后关头,在赶来的俄军航空搜救部队支援下消灭了恐怖分子。遗憾的是格雷在负伤的情况下未被营救成功,而是与恐怖分子同归于尽。

成为主要火力之一的大口径机枪

近些年来,有人将发生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的战争称为“皮卡战争”,这是有道理的。武装皮卡车正在成为上述地区非正规武装甚至正规军广泛使用的主战武器装备之一。而最为常见的武装皮卡车就是车上装有大口径机枪的类型。《渗透》影片中出现的就是这样的武装皮卡车,车上装载的大口径机枪也成为影片中最为惹眼的武器装备。

从影片中出现的大口径机枪型号来看,都是属于苏联/ 俄罗斯的制式装备。其中最普及的是“德什卡”12.7mm 大口径机枪。如今,这种早在二战时期得到广泛使用的大口径机枪仍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中,并且表现像“一匹老战马”那样牢靠。另外一种则是较新的型号,但仅从外形上来看却不容易确定其具体型号,应该是NSV“岩石”(也有译为“悬崖”的)或Kord12.7mm 大口径机枪。这2种大口径机枪有着非常深的渊源,仅从外形看极易混淆。

NSV“岩石”12.7mm大口径机枪可以说是“德什卡”的后继型号,诞生于1960年代。当时,苏联军队通过实战认识到“德什卡”虽然坚固可靠,但是其质量却非常大。该枪连同轮式枪架总质量高达180kg,仅轮式枪架质量便达102kg,即使后来经过改进后采用轻型的三脚架也太重,对于步兵来说携行太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60 年代,苏联军队提出要研制新一代大口径机枪,主要目的是减轻质量、提高便携性。此外,还强调新型机枪需改善远距离上的射击精度,以及可以作为步兵支援武器、坦克装甲车辆的车载武器和防低空武器的多用途需求。1969年开始研制后,新型机枪于1972年研制成功,并被苏联军队命名为NSV“岩石”12.7mm 大口径机枪。

NSV大口径机枪是一种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武器。由于该枪大量采用冲压加工和铆接装配工艺,其在简化结构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质量,而且便于生产和降低成本,射击动作也非常可靠,甚至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时可靠性超过“ 德什卡”的改进型——DShKM。NSV 使用与“德什卡”相同的苏式12.7×108mm大口径机枪弹,可以对付2000m 以内的步兵集群、土木工事、轻型装甲车辆等地面目标,还可以用于射击斜距1500m 以内的空中目标。最重要的是NSV 质量大幅减轻, 非常有利于步兵携带。其枪身质量仅25kg, 连同6T7 型三脚架才41kg,再加上11kg的50发弹链和弹箱,共计质量52kg,比“德什卡”轻约128kg。

影片中,恐怖分子的车载“德什卡”机枪
伊万驾驶的武装皮卡车,车上的大口径机枪正在射击

NSV 大口径机枪远距离射击精度较好,在车臣战争等军事行动中,甚至有俄军士兵使用安装放大倍率3 倍或6 倍的SPP 型光学瞄准镜的该枪作为远距离狙击武器使用。该枪配有机械瞄具,也可配装SPP 型光学瞄准镜或K10 型对空瞄准镜、1PN52-1 型热成像夜视瞄准镜等光学瞄具。

NSV 比较独特之处是采用前抛壳方式,而不是通常使用的抛壳挺向侧方抛壳方式。其弹壳是通过机匣右侧前方的抛壳管向前抛出。这种方式的主要优势是在作为装甲车辆车载机枪使用時,不会产生侧抛壳时弥漫在战斗室内的大量射击烟雾,对于车内或工事内使用更为有利。该枪步兵型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外形像手枪握把的扳机装置和拉机柄均未安装在枪体上,而是装在三脚架上。其枪体和三脚架结合后才能射击,而不能像其他重机枪那样用枪身直接射击。其车载型号和高射型号又与步兵型不同,使用电动或气动射击控制装置射击。

NSV 机枪枪口装有大型喇叭口式消焰器,可以大大减少大口径枪弹射击时产生的枪口焰,避免夜间射击时影响射手的观察。其采用可更换式枪管,每射击1000 发枪弹需要更换一次,由于结构简单,更换枪管时非常方便。

恐怖分子的车载NSV机枪正在射击
影片中的车载NSV大口径机枪

该枪主要分为步兵型、车载型和高射型。其中,步兵型配备质量16kg 的6T7 型三脚架。该型三脚架高度可调,只能用于平射打击地面目标;车载型安装在苏式主战坦克上,主要作为高射机枪使用,可以使用K10 和K10T 型高射光学瞄准镜,其型号为NSVT,也可以装在其他装甲车辆上作为车载机枪使用;高射型则使用6U6 型通用三脚架,主要用于高射,也可以兼顾平射。此外,NSV 还有一种安装在双联装枪架上的型号,作为舰载机枪使用。

由于NSV 大口径机枪性能非常优秀,因而得到广泛装备。除苏联军队大量使用外, 原华约组织成员国以及很多其他国家都装备有这种武器,甚至还有使用北约12.7×99mm 枪弹的改进型号,足以证明其性能的出色。

后来之所以出现一种与NSV 外形基本相同的新型大口径机枪,与苏联的解体紧密相关。NSV 机枪在苏联时期主要是由乌拉尔河沿岸的乌拉尔斯克兵工厂生产。苏联解体后,NSV 机枪的主要生产基地归属哈萨克斯坦所有,俄罗斯已经不能再掌握该型機枪的图纸和生产工艺资料。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陆军难以再大量获得该型机枪及其配件,因此下决心研制一种新型机枪取而代之。虽然在苏联解体前曾提出NSV 大口径机枪的改进项目,但一直没有落实,只能将这一研制任务交给捷格加廖夫工厂负责。新型机枪是在NSV 的基础上研制的,型号被命名为Kord-12.7。该枪虽然在外形上与NSV 非常相似,但将原来的偏转式闭锁枪机改为回转式闭锁枪机,因此内部的改动较大。改进后的Kord 机枪后坐力降低,因此还采用一种型号为6T19 质量为7kg 的两脚架。这样一来,其外形看起来就像是一挺大号的轻机枪。由于这种构型连同枪弹质量只有约40kg,甚至可以由身强力壮的士兵端着前进和射击。当然,这种使用方式更多的是看起来很拉风,实际意义并不太大。

此外,Kord 机枪还采用经过改进的导气装置和新设计的消焰器、枪口制退器。

本文刊登于《轻兵器》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