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经历了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刘少奇、潘汉年平反问题
平反刘少奇案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陈云敏锐地觉察到不解决党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中国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阻碍。他为一些重要的冤假错案的平反殚精竭虑,大声疾呼,有力地推动了冤假错案平反的进程。
1978年11月12日,陈云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发言中指出:有些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很广的问题,需要由中央考虑和作出决定。他列举了诸如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案”的问题,陶铸、王鹤寿等人的问题,彭德怀的问题。12月,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并出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被免除一切职务。1978年12月,陈云在家里接见了获释不久的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刘源回忆:“我母亲刚放出来,记得有一次,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我们到了陈云叔叔家,陈云叔叔马上就见了。”陈云告诉刘源:“你父亲的冤案,不是你父亲一个人的,是党和国家的事情。他这个案子是要平反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同邓小平一道,积极推动刘少奇案件的复查和平反工作。1979年3月6日,陈云会见来访的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在谈话中,陈云指出:关于刘少奇问题,这个问题正在审查。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说他是叛徒、内奸,现在看靠不住,专案组的材料是假造出来的。在这次谈话中,陈云还就什么是叛徒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由于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中,不少人被污蔑为叛徒,给这些人造成了人生的诸多困难。陈云指出:关于叛徒的定性问题,中共中央1937年和1939年的文件中规定,破坏党的机关或组织,出卖同志的才是叛徒。履行出狱手续不能算叛徒。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两面政权里的保长、甲长也替我们党做工作。对这些问题,必须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不能拿现在的情况看过去。这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错误地认定为叛徒的人看到了平反的希望。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经过讨论,全会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议》指出:撤销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决议和相应的文件,恢复刘少奇的名誉;适时举行追悼会;对因刘少奇受株连的人和事,进行复查,凡属冤假错案一律予以平反。
平反潘汉年案件
潘汉年是我党历史上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多次完成党所交办的艰巨任务,以出色的情报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55年,潘汉年因所谓的内奸问题被逮捕,1977年4月14日在长沙蒙冤病逝。
1979年10月24日,陈云在做一个重要的手术前,当姚依林问有何交代时,他给胡耀邦写了一封短信,提出潘汉年一案需要重新审查。此前,陈云为搞清这个问题,曾委托与潘汉年同时在上海从事过地下工作的刘晓收集有关潘案的材料。1980年12月23日,陈云委托秘书给公安部打电话,请他们将有关潘汉年的定案材料送给他看一下。看过材料后,陈云又于翌年1月3日要求公安部迅速整理出一份有关潘案处理过程的梗概材料,送往中纪委。

1981年3月1日,陈云致信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等,指出:1979年10月,我患结肠癌决定动手术时,曾写了一个条子给耀邦同志,认为潘汉年的案件需要复查一下。我认为他当时并未真心投敌,否则不能解释刘晓领导下的上海党组织为什么能完整地保持下来。我收集了一些公安部的材料和与潘汉年同案人的材料,这些材料,并无潘投敌的确证。现在,所有与潘案有关的人都已平反。因此,提议中央对潘汉年一案正式予以复查。如同意,可交中纪委办理。3月3日,胡耀邦批示中纪委对潘案进行复查。
1981年11月8日,陈云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原中共中央特科工作者座谈会代表并讲话,指出:特科是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党的战斗堡垒,是一个有战斗力的白区党的地下组织。特科出过若干个有名的或者党内大多数人不知名的有功绩的同志,也出过一个大叛徒顾顺章。顾叛变后,我是特科主任。1932年我去搞工会工作,康生接任。康走后是潘汉年负责。康生做过若干工作,但他在延安搞“抢救运动”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中又与林彪、“四人帮”搞在一起,整了一大批高级干部。对潘汉年案件,中央纪委正在平反,我相信他必将恢复名誉。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对于潘汉年案件的平反,不但是对潘汉年个人的平反,也是对长期战斗在党的特殊战线上默默为党作出重要贡献的特科人员工作的肯定。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但新中国成立后也犯下了发动“文革”这样严重的错误。“文革”结束后,社会上对毛泽东的评价出现了不同甚至对立的声音。其中,代表性的有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他的全部历史功绩的人,也有不承认他的晚年错误,甚至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他的错误的人。
1979年3月6日,陈云会见来访的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在谈话时指出:关于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文化大革命”不能说毛泽东没有一点责任,但我们对毛泽东的评价不会像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那样。在这个问题上,要平心静气,要掌握分寸,慎重考虑,不能感情用事。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和毛泽东在中国经济建设大政方针上存在着观点分歧,陈云曾面临多次“靠边站”的窘境,但在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上,他从中国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要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去作这个评价。
1980年7月3日,胡乔木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讨论“历史决议”起草工作时,转达了陈云的有关意见: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还在的时候,把毛主席的功过敲定,一锤子敲定,一点一点讲清楚。这样,党的思想才会统一,人民的思想才会统一。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将来就可能出赫鲁晓夫,把毛主席真正打倒,不但会把毛主席否定,而且会把我们这些作含糊笼统决议的人加以否定。因此,必须对毛主席的功过问题讲得很透彻。
1981年3月24日,陈云同前来探望的邓小平谈话,对正在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提出两点修改意见:(一)要专门加一篇话,讲讲解放前党的历史,写党的六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