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父亲:鄂豫皖红28军老战士张辉的战斗历程
作者 张晓平
发表于 2023年3月
红28军军政旧址

少年参加红军,坚持在大别山

红军长征、东北抗联和南方游击战争,被称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父亲张辉(原名张新民,1921.12—2001.12)就是当年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老战士之一。父亲是鄂豫皖革命老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罗山地处大别山西北麓,东邻鄂豫皖苏区首府新县,南接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安,北依淮河,西扼平汉线,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的主要游击根据地之一。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发生过桂店起义、罗南暴动、长岭岗战役、红25军长征(何家冲出发地)、潘新店战斗、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历史事件,先后有3.8万人为革命牺牲。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大别山区农家,8岁起即干农活。在黄麻起义的影响下,爷爷奶奶把家里变成了红军的联络点和堡垒户,为红军筹集盐粮、掩护伤员、传递情报,为革命作出了贡献。1935年5月,父亲在红四方面军、红25军相继转移长征后,鄂豫皖根据地处于被敌“围剿”的艰难时刻参加了红军。当时父亲只有13岁多,在湖北礼山县檀树凹找到了红28军便衣队,在便衣第四队当战士。

父亲参军第三天,就参加了消灭反动民团的战斗,从此坚持在大别山,与“围剿”他们的10余万敌人正规军和地方武装周旋。他们以深山老林为家,与主力配合,以伏击、长途奔袭、化装智取等灵活多变的游击术,拖垮、扰乱、打击敌人。晚上,父亲和战友们睡草棚、青石板,到深秋和初冬,穿的还是破旧的单衣,一件衣服日作衫夜当被。当时缺油少盐,有时只能挖野菜、葛根充饥。冬天大雪封山,夜间只能在山洞中燃起篝火,躺在周边睡觉。环境异常艰苦,但父亲说,红军战士们斗志旺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常唱着激昂的歌曲。

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红28军“无一日不走,无一日不战,无一日不伤亡”,但大别山红旗始终不倒,有赖于一位党政军一肩挑的领导者高敬亭。

高敬亭(1907.8—1939.6),原名高志员,河南光山董店(今属新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他在红25军主力转移长征的危难时刻,重建红28军,组成新的鄂豫皖省委。他率领红28军依托大别山人民,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和主力、游击队、便衣队共同作战的斗争模式,歼敌18个营又15个连及大批地方反动武装,牵制敌约17万人,创立了南方8省14个游击区中最大的一块游击区,成为唯一保留军师建制、人数最多(发展到2000余人)、装备最强、歼敌最多的红军队伍,有力地支援了我军的长征。毛泽东主席称赞他和红28军:很不容易,很了不起,很有成绩的一支部队!

十三四岁的父亲在红28军便衣队、交通队跟着高敬亭转战大别山时,已经懂得拿起枪为人民解放而战,要跟着红军队伍去为穷人杀出一条血路来。它磨炼了父亲的少年人生,培养了父亲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理想信念。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毛泽東派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郑位三回大别山,协助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当时调为罗陂孝特委交通队队员的父亲,配合红28军手枪团一个班,一路护送郑位三一行进入大别山,于9月下旬到达黄安七里坪。多个晚上,父亲与郑位三同打地铺而宿,聆听他的教诲,领会国共合作抗日的道理,对这位大别山人民敬仰的领导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东进抗日,战斗在淮南

在《我所走过的道路》中,父亲记述了红28军改编东进和首次与日军遭遇战中负伤的经过:“1937年末,我们在罗山长岭岗接到高敬亭派人带来的通知,尽快到七里坪集中改编。于是告别了可爱的大别山和掩护支持我们的大别山人民,行军三天到达七里坪方家湾。四支队参谋长林维先把我们编入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交通队,我在五班。三天后,随四支队参谋长林维先和九团、特务连先行东进,开赴抗日前线。途经新县、商城、六安、霍山、舒城、庐江,近4月抵达长江边‘怀宁嘴’,遇到日军在长江中的舰船,遭到敌人炮击,我们部队转回经无为到舒城山区。到了桐城大小关,与日本兵一个中队和骑兵在公路旁的稻田遭遇。敌人炮火很猛,激战一个小时敌人被打跑。特务连战友王兴寿腿部负重伤。跑了2里多路,战友陈福胜对我说,小张你脚上流血了,这才发现有两处被敌炮弹皮炸伤,当时心里觉得很不好受,在卫生员包扎后随即继续跟队行军。”

“到了安徽舒城乌沙休整一周,即换上了从汉口运来的统一的国民革命军军装和十二道辉光的帽徽。开始大家都不愿脱下红军帽,说这样我们当上国民党军队了,家乡人会骂我们的,流泪想不通。经领导多次做工作,为了抗日,我们收起了红军帽上用红布做的、桐油浸过的红五星,勉强穿上了这灰军装。”

1938年5月至9月间,父亲连续参加“在舒、霍、六公路及安庆桐城间的伏击战,击毁鬼子军车百余辆,毙伤日伪军800余人,缴获了不少粮食、食品、各种铁盒罐头,还俘虏了日本兵。每次出击,都有很多缴获”。

在新四军,父亲年龄小,肯学习,作战勇敢,进步很快,1938年10月入党,12月被支队选送学习做机要工作。在老机要员江腾蛟、文华等帮助下,父亲很快成为机要骨干。在新四军各级指挥机关机要岗位上工作的6年中,父亲先后在4支队司令部、7团、9团、14团、新四军江北指挥部、2师师部任机要员,在2师4旅任机要股股长,在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路东军分区任机要科科长,在新四军军部任机要科组长。

本文刊登于《党史博览》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