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中“动物”国礼趣事
作者 孟红
发表于 2023年3月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一批厚重国礼,其中包括这组瓷塑天鹅

国家之间进行外交活动时,经常会伴有馈赠礼品的举动,颇富人情味地表达彼此之间的友好情谊。这些国礼珍品,几乎每件背后都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它们见证了历史风云的起伏、友好往来的篇章,从侧面展现了共和国辉煌的外交成就。这些国礼珍品,承载着各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外友好交往的实物见证。其中,部分有趣的“动物”珍品很引人注目,在国礼馈赠中自成一方天地。

将本国的代表性动物造型珍品当国礼送

国礼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的甚至价值连城。许多国家将自己国家的代表物品赠送给对方,更是高度尊重和友好的表现。

1950年4月13日,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1956年、1961年和1964年,苏加诺总统曾三次应邀访华。访华期间,他两次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毛泽东赠送苏加诺一幅牡丹松石图大立轴,是齐白石逝世前的绝笔;周恩来则赠送给苏加诺一幅徐悲鸿的奔马轴。苏加诺是世界著名的收藏家,他所收藏的世界名画甚丰。其中,他对中国名画的喜爱充分体现了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友好关系。

20世纪60年代,越南胡志明主席赠送给刘少奇主席一尊木雕大象。木雕栩栩如生,憨态十足,反映了当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和馈赠礼俗。

20世纪中期,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人艾迪访问中国,送给毛泽东主席的礼品是一支锦鸡翎,深得毛泽东喜爱。锦鸡生长在印尼东部的伊里安岛上(当时该岛尚处在西方殖民者占领之下),这支锦鸡翎表示印尼人民时刻惦记着祖国领土尚未统一。这一国礼之举,恰恰符合了中国名言“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之意。

一件雕刻着7头大象的牙雕礼品,是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一行出访非洲10国访问苏丹时受赠的。周恩来出席了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阿布德在首都喀土穆共和国宫举行的盛大招待会,喀土穆市政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代表喀土穆市民向周恩来赠礼。喀土穆素有“世界热都”之称。在阿拉伯语中,“喀土穆”是“象鼻子”的意思。喀土穆位于青、白尼罗河汇合处,两河之间夹着一条狭长的黄土地带,形如象鼻,故此得名。因而,大象甩着长长的鼻子的造型便成为喀土穆的象征。在这件牙雕礼品中,7头大象依象牙的自然形状排列成行,由大到小都甩起长鼻,栩栩如生,狭长的造型也正是喀土穆的地形特征。整个牙雕显得妙趣横生,令人印象深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的坚冰開始融化。他带来的礼品是大型烧瓷天鹅艺术品。天鹅是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的珍贵动物。这件艺术品,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和鸟禽硬瓷烧制艺术大师爱德华·马歇尔·波姆晚年的杰作。它由一对洁白的大天鹅带领三只小天鹅组成,象征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尼克松说,这件瓷塑名为《和平之鸟》,它象征对和平、友善的祈望,盼望它给美中两国关系带来顺利发展的好兆头。

1979年2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受到美国官方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在这次重大国际交往活动中,中国向美国总统卡特夫妇赠送的礼物是:高约70厘米的镶框苏州双面绣,上面绣有一只活泼可爱、正在逗弄螳螂的白猫。这幅苏绣被视为卡特就任总统期间接受的有重要意义的礼品,现陈列在亚特兰大的卡特中心展览室里。

20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在东南亚一带广结联盟,致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对我国不了解,甚至不友好,国际形势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依然出访泰国。在泰国期间,邓小平以他非凡的政治家风采,赢得了泰国政府和人民的敬重与爱戴,消除了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临别时,当时的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送给邓小平一件柚木雕《大象运木》作为纪念。

这件作品极富神韵,只见一只大象迈着沉稳的步伐,甩着长长的鼻子,低头推运着粗大的圆木。大象的主人则悠闲地坐在象的颈背上,指挥大象工作,一派富足和平的景象。柚木木质坚硬,生长缓慢,据说碗口粗的一棵柚木,至少有20年的树龄。柚木是泰国主要出口物资之一,也是泰国雕刻的常用材料。大象在泰国是和平、吉祥的象征,而各种质地、造型的大象艺术品,则是泰国文化的骄傲,同时也在泰国的国礼馈赠中占重要地位。邓小平1978年的泰国之行,除带回这件柚木大象外,还代表中国人民接受了泰国国王普密蓬赠送的一对小象。这对象征中泰人民友谊的小象,饲养在北京动物园,供游人观赏。

1982年9月,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金日成访华,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会见后互赠礼品纪念。当时,金日成看中了胡耀邦正在使用的一只绘有“喜鹊登梅”的双层瓷保温杯。而这只由景德镇制作的茶杯已经使用,胡耀邦当即表示再专门制作200只同一器型和花面的国礼瓷杯赠送给朝鲜领导人。随后,200只由景德镇复制生产的一模一样的瓷杯被作为国礼运抵平壤。由于此种茶杯造型美观,工艺讲究,金日成后来一直在使用。

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出现了明显转好的迹象。

本文刊登于《党史博览》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