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光(1903—1989),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抗战前,他的政治工作任职履历有: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党代表、红军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红5军团政治委员、建黎泰警备司令员兼红11军政治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7军团政治委员。
曾听列宁作报告
萧劲光,湖南长沙赵洲港人,家境贫寒。两岁丧父,奶奶纺纱织土布、大姑妈绣湘绣以供其读书:8岁,就读私塾;10岁,转入“洋学堂”读新学;14岁,考入长沙长郡中学,与任弼时同窗并结为好友。每至暑假,将军与任弼时去画像馆画炭笔肖像画,以所得收入弥补学费的不足。将军对绘画艺术的喜好由此开始。
1920年8月,萧劲光参加了由毛泽东等创办的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并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外国语学社学习。
1921年初春,萧劲光与任弼时、刘少奇等10余人,由上海乘轮船赴苏联勤工俭学,于7月抵达莫斯科。将军被分配至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取苏联名“查戈洛夫斯基”。其时,共产国际正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萧劲光作为东方民族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并聆听了列宁所作的报告。
1922年,萧劲光与任岳、周昭秋、胡士廉等被选送到苏联红军学校学军事。陈独秀闻之,召将军一番痛斥:“胡闹,谁同意你学军事?学军事干什么?想当军阀呀?”萧劲光等又回东方大学学习。
萧劲光与蒋经国是东方大学的同班同学,两人志同意洽。某日,萧劲光邀蒋经国同访苏联著名红军将领布琼尼指挥的骑兵军。布琼尼接见他们并介绍了情况,萧劲光与蒋经国皆兴奋异常。
在回学校的路上,蒋经国问萧劲光:
“想当军事指挥家吗?”
萧答:“想。”
随即反问蒋:“你呢?”
蒋答:“我也想。”
1925年秋,萧奉党组织派遣到广东工作,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并率部参加北伐。在北伐战争中,他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参加了南昌会战、进军闽北、攻克南京等战役。大革命失败后,萧离开了第2军。
1927年7月,萧劲光与湖南教育家朱剑凡之女朱仲芷喜结秦晋之好。婚后不多时,萧再次赴苏,入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深造。将军能用俄语会话、记笔记,并系统学习战术学、战役学、指挥学和苏军各种战斗条令与条例。
萧劲光第三次赴苏联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为新中国海军组建而赴苏联考察。是时,斯大林于克里姆林宫会见将军,并赠送其一把佩剑。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亲眼见列宁、斯大林者寥寥,萧劲光则何其有幸。
“萧劲光要当终身海军司令”
萧劲光一生参加战斗无数,从来没有负过枪伤或者刀伤,被毛泽东称为福将。毛泽东称萧劲光“是红军中科班出身的第一个学军事的军事家”。
黎川,位于江西广昌东北,是中央苏区北部门户。1933年9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国民党军三个师直逼黎川。萧劲光奉命率仅有72人的教导队守黎川,因寡不敌众,危急时率部撤出黎川城,驻军于城外30公里的溪口。9月28日,黎川失守。11月11日,“前总”命萧劲光率部阻敌于浒湾,并命3军团疾驰增援。萧劲光率部激战一昼夜,再次失利。博古、张闻天言萧“不战而弃,仓皇撤退”,批之为“右倾逃跑主义”。1933年冬,《红色中华》报《铁拳》副刊刊登了《反萧劲光机会主义专号》。
1934年1月6日,瑞金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召开公审大会,以“右倾逃跑主义”罪公审萧劲光,并开除其党籍,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不准上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