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青青江水黃,人言此水号鸳鸯。钟声忽起波间石,清越偏宜秋夜长。”这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所写的一首诗《泊舟石钟山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奇怪的景象:一边是清澈的湖水,另一边却是浑浊发黄的江水,江湖两色,清浊分明。忽然,从水波之间的石头里传来阵阵钟声,悠扬动听,恰似一首古曲《秋夜长》。诗中描绘的江湖两色、阵阵钟声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实中真有这样的奇景吗?如果有,这一景观又会发生在哪里呢?

江湖锁钥
在江西省湖口县境内,鄱阳湖与长江交汇的地方,有南、北两座小山,其中南边的叫上钟山,北边的叫下钟山,二者合称为石钟山或双钟山。其海拔为61.6米,面积为9万平方米。
虽然石钟山的个头并不大,但它所处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战争中,一旦占领了这两座地势险要的山头,就相当于锁住了长江和鄱阳湖的咽喉要道,进可攻,退可守,居高临下,一览无余,所以,人们称赞石钟山是“江湖锁钥”。三国时,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自石钟山发兵进击赤壁,大破80万敌军。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率军大战于鄱阳湖,出没在此山之间。1855年,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曾派湘军水师进军湖口;可是,太平军据守石钟山并取得湖口大捷,打得湘军节节败退……石钟山曾在历史上留下许多故事。如今,山上仍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是人们凭吊怀古的好去处。
站在石钟山上俯瞰,只见鄱阳湖水与长江水合二为一,之后继续向东奔流。奇怪的是,在这两股水流之间竟然存在着一条十分明显的界限,绵延数千米,特别是在每年的7、8月份,这条分界线更为明显:长江水浑浊,颜色为灰黄色,而鄱阳湖水清澈,颜色为青绿色,一清一浊,差异显著,真可谓“泾渭分明”。更奇怪的是,每到3、4月份,春光明媚之时,这里又会出现“清浊倒置”的奇特景观:此时的长江水变得十分清澈,而鄱阳湖则变得浑浊。原因在于,冬暮春初,长江上游来水减少,江水流速降低,并且上游来水经过三峡水库的拦截,含沙量减少,所以水质转清;这时的鄱阳湖却正好处于枯水期,湖水含沙量升高,所以显得较为浑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