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路,几年一徘徊
作者 许诗雨
发表于 2023年3月
《深海》与《熊出没·伴我“熊芯”》在2023年春节档都取得了较高的票房收入,并跻身历年国产动画票房前 列。

几乎每隔几年,国产动画都会因为一两部高质量作品热映而引发产业是否即将爆发的讨论。今年开年,讨论又起了声量。

春节档期间,《熊出没·伴我“熊芯”》累计票房超过14亿元,成为国产动画票房排名中仅次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的第三名。另一部动画电影《深海》也以8.35亿元的票房成绩挤入历年国产动画票房前十,位列第六。再加上今年年初上美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官方简称,民间亦有称“美影厂”)出品的动画短片《中国奇谭》在哔哩哔哩热播,“国产动画崛起”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和外界的躁动不同,动画业内普遍认为“崛起”之说为时过早。

“没有产品哪来的产业?在我们好的产品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其实是做不成产业的。”彩条屋总裁王竞如是作答。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是《深海》《哪吒之魔童降世》《大护法》等动画电影的出品方,也是过去7年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投资方。

上美影厂长速达从来没有用“崛起”形容过自己所处的这个行业,她更被观众熟知的身份是“图图妈”—《大耳朵图图》系列动画片和电影的导演。“中国动画正在逐渐进入往上走态势,大家所期待的真正崛起,不是某一部影片成功了,而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

方特文化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方特动漫总经理尚琳琳则认为“中国动画市场在不断走向多元化,另外国际化也是一个方向,还需要时间和作品双方面的探索。”她全程参与9部《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筹备。已经上映的这9部大电影,票房成绩逐年上升,是中国影史上首个总票房破50亿元的系列动畫。

上一轮关于国产动画崛起的热门讨论源于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往前则是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详见《第一财经周刊》2015年第28期杂志)。当时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4亿元的票房创下国产动画的票房纪录。除了好看的票房,《大圣归来》更重要的意义是让人看到国产动画电影摆脱低幼定位的希望。

以《大圣归来》上映的节点为分界线,动画行业开始了第二轮的资金热潮。相比于2004年来自政府补贴的第一轮,第二轮的投资主要来自于产业。

2015年,光线成立了子公司彩条屋专门经营动画业务,先后投资了十多个动画工作室,其中它宣布的第一笔投资就是田晓鹏创办的“十月文化”。同年,奥飞娱乐联合盛大网络等投资方以9亿元的估值收购漫画平台有妖气,创下当时动漫产业金额最大的收购案。王微的追光动画也差不多同期完成了B轮2000万美元融资。一夜之间,大大小小的动画制作公司身价暴涨,动漫产业投资达到高峰。

资本的注入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过去7年间,12年磨一剑的《大鱼海棠》、暗黑动画《大护法》、由粉丝众筹启动资金的《十万个冷笑话》、票房奇迹《哪吒之魔童降世》、分属不同制作公司的封神系列《姜子牙》《杨戬》等动画电影先后上映,都展现了较高的制作水准,但市场反馈不尽相同,仅哪吒产生了类似大圣热的效应。

此时,天时又帮了倒忙。2018年开始的影视寒冬和接踵而来的疫情,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动画行业。

在这个过程中,今年春节档的3位赢家各自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由此走出了3条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动画发展路径。

要聊动画的商业化运作,绕不开方特。目前,方特动漫已建立起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旗下的《熊出没》成为中国最成功的IP开发案例之一。

方特起步于1990年代,当时珠三角地区聚集了众多给美国和日本做动画代工的企业,华强方特(深圳)电影有限公司就是国内最早从事3D创制的企业,积累了丰富的3D特种电影制作的技术和经验。

为了在产业中更具主导权,方特从2008年开始努力转型开发自己的内容产品,通过制作《十二生肖》系列等三维动画,尝试进入动画市场。《熊出没》的主角熊大和熊二的形象就脱胎于《十二生肖闯江湖》里的山贼熊,2012年一经播出就成为当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热门动画片之一。

在电视台时代,动画片的采购价格低,播放权收入仅能覆盖成本,传播广但收入少。2009年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开创了国产电视动画片的“大电影”模式,把高收视率转化成高票房。《熊出没》则成了喜羊羊模式完美的复制者。

2013年,方特收到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制作了一个60分钟的贺岁短片《过年》,获得了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率3.87。这给了方特信心,筹备大电影被提上了日程。2014年方特在制作当年电视贺岁短片的同时推出首部院线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以2.47亿元的票房成绩打破单部《喜羊羊》创下的最高纪录,成为当时国产动画影史内地票房冠军,“熊出没宇宙”由此展开。

原本,《熊出没》都是定档在寒假,随着票房的逐年攀升,2017年尚琳琳决定让《熊出没·奇幻空间》杀入春节档,而其票房也确实实现了翻倍的增长,自此每年春节影院开始上演“流水的春节档,铁打的《熊出没》”。

从好莱坞五大电影厂多年的探索路径来看,将动画电影系列化是开发IP商业价值的一种模式,当然前提是制作方拥有能够让续集一直成功的能力。“我们内部对自己的要求是守正和创新,即保持基本的世界观不变,尾部会有新的角色加入。”尚琳琳这样总结《熊出没》系列如何延续。

在电影之外,方特还有独立的团队负责每年52集《熊出没》系列动画片的制作,在2012至2022年间更新了16部,共上千集动画。电视动画的不断更新让《熊出没》有了成熟的故事和角色基础。《熊出没》的故事创作可以采用一种“复刻”思维,也就是将现实社会发生的故事照搬到动画里,现实素材不停,创作就不会枯竭,也更多元。

“对于世界观的架构,我们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比如熊妈的线索在第二部大电影中就埋下了,在动画片中也有一些体现,挖掘主角背后的故事,对整个世界观进行拓展,可以保证一直有故事可讲。”《熊出没·伴我“熊芯”》导演林永长说。2018年的《熊出没·变形记》引出了光头强老爸,讨论了父子矛盾。2023年的《熊出没·伴我“熊芯”》则补全了熊大熊二的身世,讲述了母爱和成长,而这些角色的加入在方特内部是相当谨慎的,必须考虑到是否会对后续故事开发造成影响。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