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进与退
作者 沈从乐 伏星宇 曾铭
发表于 2023年3月

关于县城的定义有两种。

一种是国家制定的普遍行政区划上关于县级单位的定义,分为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根据2020年年底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全国县级行政单位共计2844个。其中,388个县级市和1312个县,在行政上,它们归所属市管理,县级市则由所属市代管。

从2021年起连续3年,中央政府都在年初发布的一号文件里,将县域经济提到了重要位置。自从2017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策略以来,乡村发展与县域经济之间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

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欠发达县域数字化就业价值研究报告》,县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93%,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4%,包含中国大部分的农村人口。与之成对比的是,县域经济总量只占全国GDP的53%,这意味着,大城市与县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部分学者仍维持以胡焕庸线为界线,来划分东部发达县域与西部欠发达县域。而经济学和社会学家们大致把县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这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作为发达区域,东北传统工业区与西部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复杂民族与地形区域则常常被单独提及。无论如何劃分,产业发展脆弱、人口外溢、乡村空心化等问题,被认为普遍存在于欠发达县域。

另一种定义是大众普遍印象中的县城。它介于城市和乡镇之间,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它兼具城市的便利,与此同时,它与农村和土地更为亲近。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连接了城市和乡镇,既承接了大城市的资源,又为乡镇提供了更集中的居住、教育和娱乐等日常生活的场所。

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来看,每个县城都有一个老城和新城,在老城密集的街巷中,还保留着传统的产业和生活方式,居住的多为老人,市井氛围更为浓厚。而新城街道开阔,有更规模化的新兴产业,新开发的楼盘聚集,这里住着年轻人,他们过着和大城市无异的生活,开车上下班,去购物中心吃饭购物,去商超买菜。新旧城市之间鲜明的对比,创造了属于县城的城市活力。

在许多返乡青年眼中,正是这种县城的两面性赋予了它既让人留恋又让人苦恼的矛盾性。在社交网络逐渐抹平了大城市与县城的信息差之后,他们的故事更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些故事共同聚焦于这样一种县城,即乡镇正走向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杨华所说的“熟悉的陌生人”社会,而与之紧密联系的城区也在城市化进程中经历着现代生活对传统人情社会的冲击。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