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进:见过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后,我想回家了
作者 倪妮
发表于 2023年3月

“我很少跟别人讲我的经历,因为很多人都不理解。”回忆起过去近10年的经历,30岁的吴贤进说。

学生时期,吴贤进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在县城最好的初中和高中上学,一直担任班长,在高考最难省份之一的河南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

毕业后,许多同学回到家乡,他却一心想离家越远越好。工作的第一站,他就去了当时所能想象的最远城市—香港。之后的8年里,他去过青岛、北京、深圳、杭州、郑州,做过七八份工作:婚礼司仪、销售,创业开果蔬店、做线上消费平台……最后在杭州的一家技术公司过上了朝九晚六的生活,每月拿到上万元工资,似乎终于可以安定下来。

但见过了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吴贤进反而想回家了。2022年年底,他回到家乡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在这个常住人口不足60万的小县城,和家人一起经营一家养老院。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光山县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20%,而根据吴贤进的观察,当地所有养老院的床位数加起来不过1000张左右,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基础条件也远不如大城市。

对于县城养老行业的发展,吴贤进怀有很多想法和野心,除了再开几家养老院,他还想探索更具前瞻性的智慧养老和社区养老。他相信,凭自己这些年在外打拼积攒的资源、人脉和经验,自己有能力为家乡的养老事业做出一份贡献。其实,现在能和家人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他已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和满足。

以下为吴贤进的自述。

很多人问我,你看着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回到县城做养老呢?好像这不是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因为过去七八年,我在外面做了很多事情,见过了很多事情,对未知的世界没有太多好奇了。而且我慢慢发现,作为小地方出身的人,在外打拼想要往上走,除非有很好的运气、实力以及资源,否则还是很难的。

年轻人都有梦想,我也一样。原来我总想做出点事情,想走远一点,离家越远越好,甚至想冲出中国,走向世 界。

2013年大学还没毕业,我就去了香港的丽星邮轮公司,那时候年轻,心也大,觉得可以借机去其他国家看看。邮轮相当于一个移动的酒店,什么都有,我在邮轮上的酒吧、娱乐部都做过,我的同事除了中国人,还有越南人、菲律宾人、印度人、尼泊尔人……最初几个月还挺有意思,但是做了一年之后,我开始觉得工作很重复、枯燥。每天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工作也是固定的,上班十几个小时做一样的事情,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是什么。

2014年我从香港回内地,之后连续做了好几件事情,说好听点叫创业,说难听点叫瞎搞。第一次创业我就被骗了,损失了十几万块钱,钱虽然不多,但对我的打击很大。后来为了生活,我学着做过婚礼司仪,跟着做蔬菜批发的亲戚做过采购,还在一家企业家培训机构做过销售,其实就是为了蹭两千多块钱的底薪。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