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承财:“逆流而上”回县创业,现实却让我一度绝望
作者 倪妮
发表于 2023年3月

2022年夏天,康承财离开北京,决定回到家乡湖南娄底市新化县开一家打印厂。如今,打印厂就要开业满半年了。采访电话接通时他正在厂里检修,可以清晰听到他的回音—这个位于六线小城的工厂,有300平方米。

新化县的文印产业占据了中国打印复印市场85%的份额。曾有学者调查了北京8所高校的打印店,在此基础上,判断出新化人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65%左右。而康承财的父母当时就在首都师范大学内开店。

2015年高中辍学后,康承财就来到北京,在父母的这个打印店帮忙。7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那个不到8平方米的校园店内,看着大学生们复印、打印,有时,会帮他们给毕业论文调整格式,年复一年。

2022年,打印店因疫情经历了长达半年的闭店,这让康承财开始思考他“真正的追求”。他一直自认为是一个喜欢做“大事情”的人,不满足于只在校园店内“赚点小钱”。或许是大城市的经历给予了他更多信心,最终,康承财决定回家乡创业。

康承财当时认为,自己此举是“逆流而上”,是在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但现实给他上了一堂残酷的课。

不同于校园店有固定的客源以及相对单纯的环境,家乡的生意很多时候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客户也从大学生,变成了说话很不客气的同行。这让康承财开始意识到,自己当初还是想得过于简单了,他甚至一度感到绝望。

所幸,撑到今年,生意明显好了很多。康承财说,不管怎样,他必须坚持做下去,“养活员工”。

以下为康承财自述。

2022年年初,我在老家过完春节后回到北京,但因为疫情,首都师范大学不让我们进校。从3月回京到6月,我一直待在校外租的宿舍里,这时就萌生了回老家开打印厂的想法。

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比较喜欢做“大事情”的人,不会满足于只干个校园店,一年赚点小钱。我希望能有工厂,然后再继续做门店,最终做成连锁的。

决定开厂后,2022年6月,我回到了新化县。工厂远离县中心,这样租金会便宜点,300平方米一年5万元,算上装修费,花了近20万元。这笔钱,主要是父母给的,我又跟姐姐和岳父借了一些。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