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帝都
南阳帝都!帝都南阳!此处所说帝都,并非说南阳是某个朝代的首都,而是说南阳曾经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首都洛阳的“陪都”!
翻阅史册可知,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共有83个,共有皇帝559位,然而创业皇帝,只有83个而已。如果只说具有一统意义的强盛朝代,恐怕只有秦汉唐宋元明清了吧?而南阳这块宝地,能产生刘秀这样一位开国皇帝,恐怕不仅是偶然与巧合,而应该是历史之必然,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的对于华夏民族的一大奉献吧?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前因后果。南阳能出现刘秀这么一位东汉创始皇帝,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凝聚,是一种冥冥之中事物孕化之必然。
自夏商周开始,华夏划分九州,南阳就曾封国。古宛申国、谢国、吕国,邓州邓国,唐河蓼国、唐国,方城缯国……春秋战国时期,淅川为楚国初都丹阳所在地。
秦国灭楚,统一中国,分九州为三十六郡,南阳为其一。郡辖区域,除南阳市现有市县,还有泌阳、随州、枣阳、老河口等。始皇嬴政立秦朝,南阳郡又增添鲁山、叶县、舞阳、栾川、嵩县等县,区域之大,盛况空前。郡治楚时宛城。
刘邦灭秦,建立西汉。南阳为华夏五大都市之一,辖县三十六个。
刘秀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定王刘发后裔。父亲去世,刘秀兄妹三人失去依靠,只得流落宛城瓦店镇白水村,投靠叔父刘良生活。
尽管如此,刘秀依然深受汉室望族血脉滋养,深得儒家文化精髓熏陶,自小胸有大志,勤奋好学,同情庶民,熟悉农桑,曾到长安拜师学文,修得满腹文韬武略。再加生得眉清目秀,为人忠厚乐施,年轻时在宛城、唐河、邓州、新野、枣阳交了不少朋友。尤其得与新野富家才女陰丽华相遇相爱并成婚配,为其创立东汉王朝奠定了良好基础。
……
随漫漶思绪,穿千年时空,来至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天下大乱。群英四起,逐鹿中原。素有大志的刘秀刘寅兄弟,视为匡扶汉室的绝佳机会,在家乡舂陵登高一呼,揭竿而起,并于南阳白河滩誓师起兵,举起反莽大旗,开始恢复汉室宏伟大业。
然起兵初始,势力单薄,且兵器简陋落后,常以杈杷锹锨为兵器,耕田之牛为坐骑,因此刘秀兄弟被称为“骑牛将军”;当时困难到什么程度?甚至像样的军旗都做不起。后来兵转赊店,见赊店老酒的酒旗金黄瑰丽,堂皇耀目,遂将酒旗“赊”之,代军旗以用。
现今南阳市区与各县,仍有多处麦仁店、扳倒井,以及“王莽撵刘秀”导致的避难故事、史迹的传说,都从另一角度,说明刘秀起兵初始的艰难程度了。
刘秀兄弟见势单力薄,难成大事,就投族兄刘玄,与绿林、赤眉等义军联手反莽。由于刘寅性格外向,行侠仗义,深受部下拥戴,却遭刘玄猜忌挤压,后被刘玄杀害。刘秀悲痛欲绝,却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于是忍屈吞声,反而奋勇,战宛城,克昆阳,赢得军兵信任。刘玄不敢再害刘秀,遂使刘秀威望日盛。后经数年经营运筹,刘秀终成大势。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收拢豪杰,荡平东西南北,于洛阳建立东汉政权。
南阳作为故乡与起兵之地,刘秀当上皇帝之后,肯定倍加珍视眷顾,至于给予南阳何种扶持,今日已无证据可查,然而南阳的超常规疾速发展,足以说明问题了。
刘秀当了皇帝之后,南阳文化经济繁荣,迅速超越其他城市,成为仅次于当时的都城洛阳的全国第二大都市。辖县数量达37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郡!
当时的南都有多繁华?请看南阳人张衡在《南都赋》中的描绘:“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铜锡铅锴,赭垩流黄。绿碧紫英,青雘丹粟。太一馀粮,中黄侭玉。松子神陂,赤灵解角。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当时的南阳城有多宏阔?请看《续汉书·郡国志》里的描述:汉时宛,“其制甚大,城周三十六里。”36里是什么概念?据说明朝时期,北京城周长20里,天津城周长仅为9里。那36里周长,是多长多大?而且还是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城墙啊!
如此奢华的市井盛状,如此雄阔的帝都城貌,还没说明一切吗?
2.经纬
南阳之所以成为帝都,除却文化之积淀孕育,还有苍天大地之经纬造化。
山是大地的筋骨,山是大地的脊背。正是有了山的撑架托举,大地才能雄浑博大,沉雄壮阔,才能真正称其为大地。大山撑开天地,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博阔的空间,为万物生命之繁衍延续,奠定了无限旷远的可能!
南阳盆地,天地凝就。亿万年前,已存宇宙。南阳缘何称为盆地?只因三面临山,一面向水:东依桐柏,西临秦岭,北靠伏牛!南向逶迤千里的丹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将南阳凝就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物产丰沛之地!
南阳围立三道山脉,俱为华夏名山,底蕴丰厚,文脉渊远,凝溢着中国文化之精髓,孕生了南阳三千年文化之悠韵!更有境内九架孤山,若珍珠落盆,自落各位,互为映照,钟灵毓秀,让南阳于雄浑大山环裹之中,又多了一份精巧雅致!
让我们驾时光之车,穿越茫茫时空,在南阳盆地上空做一次遨游,尽情领略这里的巍峨山形与瑰丽地貌吧!
……
桐柏山横跨豫鄂,西卫宛唐,东连信阳,南接随枣,素有“宛东咽喉”之谓。
山不算太高,亦不算大,远无秦岭、伏牛那般雄浑壮阔,纵横千里之势。然却挺拔峭峙,奇诡俊秀,植被丰茂,林木参天。自有一番别样魅韵傲江湖:春呼杜鹃红满山,夏令瀑流挂水帘;秋展枫叶山染遍,冬雪素裹耀云台。游人来此游过,纷纷由衷赞曰:“可与华山比高险,敢同黄山竞奇秀。”词语寥寥,字字如金,可谓桐柏山最佳之写照!
桐柏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古代中国版图之“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