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云摘尽社前春,一两平分半与君。
遇客不须容易点,点茶须是吃茶人。
—〔宋〕释了元《题茶诗与东坡》
纵观苏轼的一生,与佛门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父亲苏洵就喜欢与名僧交游,也常给寺庙捐款塑造佛像。他的母亲程氏老夫人更是仁慈宽厚,每天都要摆设贡品,虔诚礼佛。在原生家庭的熏陶之下,苏轼少年时就读过一些佛学书籍,对佛教有着初步了解。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至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出任杭州通判,与佛教的接触也就更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五代时期吴越王钱氏大力兴建佛寺,杭州这座城市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佛学圣地。净土宗、天台宗、律宗、禅宗、华严宗云集于西湖周围的佛寺之中,晨钟暮鼓此起彼伏。苏轼任职通判,只是一个二把手,公务不算特别繁忙。所以在工作之余,他便拜访佛寺,结交高僧,留下了许多诗文。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官场的挫折磨难,亲人的生老病死,情感的悲欢离合,使得苏轼对佛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交往的高僧大德也越来越多。
在苏轼朋友圈里的僧人中,故事最多的就是这首《题茶诗与东坡》的作者佛印禅师。这位大和尚俗姓林,法号了元,字觉老,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浮梁县)人。佛印比苏轼稍长四五岁,仍可算作是同龄人。他自幼先学习儒家经典,后又拜宝积寺日用和尚为师学习禅法。以至于身为僧人的佛印,与士大夫阶层沟通起来毫不违和。
关于佛印和尚的身世,有一个几近于传奇的说法,即佛印与李定是同母异父的兄弟。您可能会问,李定是何许人也?这位李大人,曾任神宗朝的御史中丞。在乌台诗案时,李定给苏轼罗列四大该杀之罪,必要将其置之死地才肯罢休。说白了吧,李定是苏轼最大的仇人。如果佛印真是李定的兄弟,还成了苏轼的好友,那只能说真是一段友谊的美谈了。顺带说一句,传说佛印的母亲先后嫁过三个男人,并生下两男一女。两男,就是李定和佛印。至于那个女孩,名叫郜六,后来成为了京城教坊司中的当红头牌。如果这些传说都属实的话,那佛印的母亲也真是奇女子了。
抛开佛印家族的八卦,我们接着聊佛印与苏轼的八卦。相传有一次苏轼与佛印和尚同游寺院,二人看见两尊巨大金刚像矗立在寺门前,东坡问佛印:“这两尊佛,哪一个更重要?”佛印答道:“拳头大的那一个。”大殿内有一尊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东坡故意刁难:“观音自己就是菩萨,还向谁祷告?”佛印回答:“向自己祷告。”东坡追问:“为什么向自己祷告?”佛印答道:“求人不如求己!”苏东坡无言以对。
还有一个故事就更逗了。话说有一次,苏轼写了一则示法的偈子给佛印看,以表示自己佛法参悟的透彻,最后两句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所谓八风,就是八种影响情緒的原因。八风吹不动,就是说什么事都不能影响到自己心情,这当然是很高的修为了。佛印看完之后,一句话没说,只评了两个字:放屁。苏轼闻听大怒,坐船过江找佛印理论。佛印呵呵一笑,说了一句:“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