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左”

左和右是一对常用的方位概念。这两个字的来源,都跟身体部位有关。
“左”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左手的形状。到了金文,出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口”或“工”等不同的写法。小篆、隶书等则承续后一种字形,最终形成楷书的“左”。其中的“工”最初像木工器具之形,表示跟操作工具有关;原来的左手形状到了楷书当中演变成“(zuǒ)”,既表示“左手”的意思,同时也起表示读音的作用。人在做事时大多以右手为主,以左手为辅,“左”的字形体现的正是这样的意思,也就是“辅助、帮助”。许慎《说文解字》:“左,手相左助也。”认为这是“左”最初的意思。不过,它的这种含义后来主要由“佐”来承担了,只是在古代文献中尚可见到相关用例。《墨子·杂守》:“寇近,亟收诸杂乡金器,若铜铁及他可以左守事者。”大意是说,如果敌兵逼近,就加紧收集偏远地区的金属器具,像铜、铁等可以用来帮助守城用的物品。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左”本身就有“左手”的含义。《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描写的是舞师左手握着笙簧之类的乐器,右手招呼我演奏“由房”之曲,得意洋洋的样子。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