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0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人民音乐》编辑部协办的李吉提教授从教五十年学术研讨会于线上成功举办。研讨会采用云直播形式,全国30余位专家学者及50余位师生齐聚云端,另有百余人观看了现场直播,与会专家学者对李吉提教授在教书育人、学术成果等多方面的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
李吉提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长期从事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尤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的分析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原计划在2020年李吉提教授80华诞之际举办庆贺活动,但因疫情原因拖延至今,2022年适逢李吉提教授82华诞与从教50周年,学校特举办本次研讨会向这位正直谦逊、学贯中西、笔耕不辍的老师致以我们最深的敬意!
一、领导致辞
当日9时开始的研讨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郝维亚教授主持。首先由中国文联黨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央音乐学院校长、指挥家俞峰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叶小纲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副校长、作曲家秦文琛教授三位领导先后致辞。
俞峰校长首先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李吉提教授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线上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俞峰对李吉提教授50年来的教学、科研工作、学术成果以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踔厉奋发的崇高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李吉提教授50年来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她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严谨治学的50年,是她心系祖国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中国音乐发展的50年。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李吉提教授具有坚定的党性原则;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李吉提教授坚持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她渊博的学识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影响了一代代青年学子。俞峰表示,李吉提教授学贯中西,新旧通达,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至今已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出版有《曲式与作品分析》教程,为中央音乐学院乃至我国的音乐分析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俞峰还着重提到李吉提教授最重要的学术贡献——“中国音乐分析”理论研究的开拓和创新。俞峰表示,她最早在音乐学院开设“中国音乐分析”课程,其内容包括有诸多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并于21世纪初先后出版了《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和《中国当代音乐分析》两部著作,是关于中国音乐分析的开创性、奠基性成果,在我国的音乐分析教学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音乐分析理论体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俞峰校长最后表示:我们庆贺李吉提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活动,就是要学习她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叶小纲主席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向李吉提教授表示热烈祝贺,并分享了他作为不同身份的一些感受。叶小纲表示:作为李吉提教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认为李吉提教授尤其在中国音乐分析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很重要,也对李吉提教授严谨治学、学贯中西、关爱学生等很多方面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作为同事,他感受到李吉提教授的榜样精神,对她的学术成果也作出了高度评价;作为作曲家,叶小纲对李吉提教授对其本人以及诸多中国作曲家作品的关注、分析、研究表示真挚的感谢。
秦文琛副校长在致辞中认为,李吉提教授从其理论著作到音乐评论,再到对中国当代音乐的分析,体现了她深厚的音乐修养和敏锐的洞察力。随后秦文琛主要谈到两点:一是李老师不断求索的精神令人钦佩,她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对当下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很有启发意义;二是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尤其是她谦虚宽厚的为人态度令人起敬。秦文琛也对李吉提教授关注与研究他本人以及中国当代老中青各个阶段作曲家作品表达了诚挚的敬意。秦文琛认为,中央音乐学院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一批像李老师一样的有精神、有学识、有品格的教授在做支撑,而且代代相传。最后秦文琛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仅是学术交流,也是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希望由此能够开启后疫情时代全国学术和艺术的一个新局面。
二、专家发言
三位领导致辞后,来自全国各地的14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吉提教授教学成果、学术成就、人格魅力等进行了情真意切的发言。主要包括李吉提教授音乐分析教学与研究、在两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的综述以及李吉提教授的为人处事三个方面:
(一)音乐分析教学与研究
与会专家对李吉提教授的音乐分析教学、研究的学术成就以及业内影响力给予高度评价:中国音乐学院高为杰教授表示,李吉提教授通过学术助力推动了我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繁荣,提升了我国音乐创作的水平,同时引导人们对我国当代音乐的关注与支持,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音乐学院钱亦平教授以“中国当代音乐分析之母”为发言题目对李吉提教授的教学和研究做了高度评价。她对李吉提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国当代音乐分析》三部著作以及用心整理的李吉提论文集进行讲述。钱亦平说道:从1989年到2020年的30年间,李先生分析、评论了147部中国作曲家的现代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音乐分析的百科全书。钱亦平还谈到李吉提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之道,高度赞赏了她在音乐分析领域同时开启西体音乐分析、中国音乐分析和中国现当代音乐分析三条战线所取得的卓越成果,西体音乐分析成果集中体现在《曲式与作品分析》一书,也散见于她的一些论文,中国音乐分析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一书,中国现当代音乐分析成果体现在《中国当代音乐分析》一书,同时列举了一些例证并对每本著作的特点进行了概括。钱亦平认为,西体音乐分析、中国音乐分析和中国现当代音乐分析于李先生而言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前两个领域的积累为第三个领域的“井喷”做了铺垫,令人惊叹、折服。钱亦平还对李吉提率先提出的“曲式结构力”这一具体理论做了简要论述并给予高度评价。彭志敏教授以“有感于李吉提教授学术转型和关怀的三次目光”为发言题目。首先“目光向内”,即由西方音乐研究转向中国音乐研究;其次“目光向下、向新”,即由前辈作曲家的作品研究转向青年作曲家的新作品研究;再次“目光向我”,即李吉提对他自身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些影响。他认为李吉提所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学术关心和人文关怀的三次目光积极地促进了中国音乐尤其是中国新音乐作曲家和新音乐作品的创作分析研究和进步。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发言中表示,李吉提是我国作曲理论学界特别是在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分析、音乐评论领域具有独创学术贡献、影响巨大的理论家,并对李吉提教授的专著以及她提出的曲式结构力等具体分析理论进行评述。他认为李吉提教授不断以自身的学术研究默默推动了我国作曲理论和音乐分析学科向前发展;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教授的发言主要谈到李吉提教授教学和研究的主要特色以及她对中国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贡献,他认为李吉提教授的曲式教学特色是目标明确、兼容并包,李吉提教授教学和研究的最大特色是对中国音乐的研究,是她对中国作曲与作曲理论学科作出的最大贡献,这些研究不仅激发更多的青年学者投身这一领域,也为他们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讲述了李吉提教授与中国音乐学院的深厚学缘关系,对李吉提教授在中国音乐结构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进行论述;中央音乐学院郭文景教授认为,李吉提教授是第一位将中国音乐分析、中国当代音乐分析放到和西方音乐分析同等重要地位的专家,这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工作,是先行者、开拓者,也是文化责任的担当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教授分享了他在求学时期跟随李吉提教授学习中国音乐分析课的心得体会,并就李吉提教授的分析理论对其分析、研究、教学方面的影响进行了阐述。钱亦平教授在发言最后对李吉提教授的学术成就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她说道:“李吉提先生同时开启中、西、现当代音乐研究三条路径,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分析领域独树一帜、独当一面、独占鳌头、独领风骚,成就了辉煌的学术生涯。”
(二)在两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综述
沈阳音乐学院王虎教授与《人民音乐》编辑部张萌编审分别对李吉提教授发表在《乐府新声》《人民音乐》上的近百篇论文进行了梳理与阐释。
王虎谈及李吉提教授对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的关心爱护、支持和帮助,他主要对李吉提教授从2004年至今在《乐府新声》发表的33篇学术文章进行梳理,对其中音乐分析趣谈系列、中国音乐分析评论文章以及讲稿随谈杂谈共三类文章的特点进行了论述。王虎教授表示,李老师既有深厚的学养又长于深入浅出而融会贯通,从这些文章中我们看到她涉猎西方现当代作曲家群体以及中国现当代作曲家群体的这种大局观,我们也能看到她所分析评论的音乐作品体裁的全局观,又能看到她热爱中国音乐的人生观和坚持学术精神的价值观。王虎认为,李老师的这种珍贵的学术品质,我们后人应该继承并且发扬下去。张萌梳理、评述了李吉提教授至今发表在《人民音乐》上的51篇文章,对她的评论风格与特点进行总结阐释。张萌表示,传统的音乐分析方法虽然能够对某一创作技术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但是依然无法解释一个作品如何作用于听众的情感进而挖掘出它的经典性和伟大性,这在音乐评论尤其是当代的中国音乐作品评论中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近些年来,学界正在努力追求文学和音乐技术本体系统形成的一种综合性阐释观念,而李老师正是这种观念的践行者之一,她的评论具有一种独特的历史纵深视野,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扎实和丰厚的范例和素材。张萌还提到,李老师从学理方面提出了中国现当代音乐作品研究的一个难度,就是在作品之外的当代和现实属性,李老师用她特有的胸怀、扎实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超越了这样的现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