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音乐表演即将面临虚拟技术运用的新革命。从2021年“元宇宙年”以来,越来越多的XR技术和元宇宙(Metaverse)进行交互,更多的音乐会也在平台上进行虚拟化演出。当全球性演出产业出现下滑问题并面临演出场所长期化关闭现状时,原本常态化的面对面活动大部分开始转为非面对面演出形式。越来越多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在线上交流模式趋同化,音乐会的觀赏方式也从去中心化地定点在音乐厅、剧场里,转化为与观众互动、交流、参与为切入点的线上方式。于是,将原本面对面形成的现实空间创造为虚拟空间,并在其中通过自己的化身相互交流的时代开始了,即线上虚拟音乐表演正在向元宇宙世界转变,虚拟技术也逐步与艺术完美融合。
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社会数字化经济转型时代的到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促使网络技术的超速提升,也预示5G时代的全面到来。人工智能从1956年概念提出到21世纪AI工业智能化技术发展,不断推进表演艺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扩展其运用领域的边界。表演所运用的物理空间和科技体裁之间的融合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已经习惯并接受“Untact”(不接触,非面对面)线上表演艺术形式。
我们知道,音乐表演艺术呈现形式不仅在实物空间里,如音乐厅、剧场、户外空间等,还存在于媒介空间里,如电视、录播视频、影像、数字平台、媒体网络线上平台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虚拟技术的融合,越来越多的舞台表演形式开始运用虚拟技术。2020年春晚异地远程同步完成的XR虚拟演出《Mojito》、“爱奇艺”投资XR虚拟技术制作的THE9女团“虚实之城”沉浸式虚拟演唱会,各种利用XR技术进行的虚拟展演与直播节目层出不穷。同时,虚拟技术也在线下舞台上与观众见面,如音乐剧《爱丽丝梦游仙境》《The OZ》中“沉浸式虚拟环境技术”(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简称IVET)在不同视觉下舞台呈现、原创音乐剧《死亡笔记》运用多棱角视觉使得“地面—墙面—天花板”的拓展视觉在虚拟技术的运用等。2022年,SKT上演了元宇宙音乐剧《遗失的脸庞1895》,更是将现实与虚拟技术融合直接拉入了元宇宙的交互平台。逐渐呈现出的虚拟演播行业,都是以表演现场性为基础,以具有协作性结构的表演艺术为体裁属性。元宇宙到底如何运用虚拟技术与音乐相结合的,音乐又在元宇宙中有什么展现形式?
一、元宇宙的概念
Metaverse,一般被用作“实现实际生活和法律上认可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三维虚拟空间”,具有超越意义的“meta”和宇宙的“universe”的合成词。其字面意思含有“超越现实的宇宙”之意。虽然学术界对元宇宙概念的起源有些争议,还没有一致的定义,但它是具有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共存的“虚拟共存世界(virtual shared space)”的概念意义内涵。
现在,我们把元宇宙看作是参照现实世界却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当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把公司改为“meta”,并称元宇宙为拥有超强沉浸感的“具身的互联网”时,元宇宙已经成为依托虚拟及互联网多种技术所构建的与现实世界融合共生或将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现实人类则以“虚拟人”的形式生活在此空间中。因此,人们对元宇宙的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游戏领域,随着web3.0的发展,元宇宙已经囊括了市政办公、旅游、生活消费、音乐、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越来越大地发挥着“物理空间”转变及“交互空间”的优势。总体上看,人们对于元宇宙的期待是一个开放、分享、无处不在、沉浸式体验的虚拟世界。
二、元宇宙虚拟技术运用的特征
Roblo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Baszucki提出“元宇宙”具有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等八大基本特征。《元宇宙下的文化产业案例研究》[1]中也提到分析了元宇宙5C的特征:世界观(Canon),创作者(Creator),数字货币(Currency),日常的延续(Continuity),连接(Connectivity)的研究,以及通过元宇宙的历史和现在对元宇宙未来提出建议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