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6月1日,一个美国男婴在山西汾阳降生,这注定他的一生要与中国结缘。但当时男婴的父母以及左邻右舍谁都没想到,将来他会为自己起个“安石”的名字,会成为大名鼎鼎的美国外交官,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
恒安石为什么会在山西出生,并且起了个很中国化的名字?这要从他的父亲说起。

恒安石的父亲叫恒慕义,德国裔美国人,是一个公理会传教士,也是一位汉学家。恒慕义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在中国传教多年。在山西汾阳传教期间,曾任汾阳铭义中学的校长。1923年,他携家人移居北平。1928年,应聘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东亚部主任,于是一家返回华盛顿。恒慕义也是国会图书馆中文文献资料搜集的创始人。
曾在日军集中营被囚禁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一举消灭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主力。美英随即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珍珠港周围生活着很多日本侨民,利用酒吧、舞厅、妓院等营业场所刺探和窃取美军机密,使得日军偷袭异常成功。美国当局对日本恨之入骨。“珍珠港事件”后,为了防止日侨在美国本土进行不法活动,美国政府将居住在西海岸的日本侨民集中到洛杉矶附近的指定地点,限制其自由,不許与外界联系。日本随即实施报复,将中国沦陷区内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敌国的旅华侨民共2000余人,其中包括300余名儿童,集中至山东潍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乐道院。
乐道院原来是18世纪末及19世纪初美北长老会的传教士所建的集教堂、医院、学校为一体的传教基地。1942年3月至1945年8月,日军将乐道院改造成专门关押大批英美侨民的集中营。将原来的工作人员及家眷全部赶走,抓来大批民夫突击施工,将靠近院墙的树木砍光,沿墙修筑许多碉堡,装备探照灯、警钟、信号话筒、机关枪等。另外,四面围墙上都架设了电网。院内沿围墙修成环形马路,日本宪兵牵着军犬不停地巡逻。日本人称之为“敌国人民生活所”,当地老百姓则称之为“外国侨民集中营”。
在这些被囚禁的外国侨民中,有不少知名人士,如曾任蒋介石顾问的美国人雷振远,齐鲁大学教务长德位斯,1924年奥运会田径400米冠军、英国人伊利克·里达尔,以及出生在山西汾阳、时任辅仁大学附中英文教师、被称为“中国通”的美国人恒安石。
1944年6月9日深夜,早已摸清日军活动规律的恒安石和另一位“中国通”、大英烟草公司职员、原英国海军上尉狄兰,在集中营运粪工张兴泰以及难友雷振远神父、托米·魏德的帮助下,里应外合,获得地方抗日武装的接应,成功越狱逃脱日军魔爪。

恒安石和狄兰被中国军队带回平度,安排住在司令部附近的三合山之东的安全地带。此后二人便开始随军生活。其间,他们还曾到四维中学教过英语,直到日本投降才返回乐道院与众难友团聚。劫后逢生的二人又特意到中共解放区参观了一番,受到新四军第四师张爱萍师长的亲切接见。
二战结束后,恒安石回到北平,参加联合国救济总署的工作。1949年回到美国。
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恒安石在获得芝加哥大学中国研究专业硕士学位以后,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美国国务院工作。1968年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是年,他出任美国驻缅甸大使。1971年回到华盛顿,担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高级顾问。1975年担任美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卸任后回国出任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后来又担任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