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里重读经典
作者 萧子扬
发表于 2023年3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风和树叶的摩挲声中,“秋”这一奇怪且多变的精灵早已悄然降临鄱阳这块土地,并顺带着将景德镇北部的雨挟持到了这个小小的鄱北松村,而且这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和渴盼已久却又短暂的雨,让我和松村百姓们迎来了诗人王维笔下的“山居秋暝”。同时,也恍然发觉,我到松村工作已经有近一月,既过上了都市白领以及诗人、儒士等群体所欣羡的山居生活,也愈发爱上了这片有着“三山一水四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特点的神奇土地。因此,我爱松村的黄昏、日落和雾紫色的天空;我爱松村金黄色的滚滚麦浪和千秋河的静默无言;我爱松村那一群看似桀骜、散漫实则富有智慧、可爱、淳朴、善良,像蜜蜂一样忙碌和辛勤耕作的人们;我爱松村“饋赠”给我的种种经历,以及或多或少的孤独、苦闷和言不由衷。

然而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在夜深人静之时思考后发现,作为一个长期和图书打交道的“知识学徒”,我在村里面临着普通村民可能无感的“书荒”窘境,这着实是件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就好似有千万只蚂蚁爬在身上,痒得很。当然,在村中长者带领下,我在松村活动中心意外找到了几本自己可以阅读的书。比如,辜鸿铭所著的《中国人的精神》、程维所著的《南昌人》以及由陈建功等人合作编写的《印象鄱阳湖》,并急切且熟练地做起了读书笔记。而且在翻箱倒柜的过程中,最让人欣喜和感到幸运的是,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正静静地躺在书柜一角。不过,这些图书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对知识的饥渴,因而索性让琼在从北京给我邮寄冬衣的同时捎带整理出了一摞山里工作可用的图书。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