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后
作者 徐宇杰
发表于 2023年3月

竹林七贤的名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脱靴扪虱、行散裸身、不拘礼法、傲视权贵等狂放不羁的行为一直在被后世咏唱和怀念。

但竹林七贤在当世的时候并没那么吃香。竹林七贤的行为不仅不为当权者认可,甚至也大多不为当时舆论所容。七贤之一的刘伶喜欢酒后脱衣,但此一举动也是“人见讥之”。而那位说王公大人都不过是自己裤裆里的虱子的阮籍,在面对自己同族的时候,也是再三劝说不可效仿其事,故《晋书·阮籍传》称“群从昆弟都莫不以放达为行,籍弗之许”。而面对自己的儿子阮浑的放达之行,他更是教训道:“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复尔。”这中间提到的仲容是阮籍同宗的阮咸,也是后世所称的七贤之一,其在当时也以放达著称,但是因其在母丧期间,“借客驴着重服”追鲜卑婢,结果“世议纷然。自魏末沈沦闾巷,逮晋咸宁中,始登王途”,被清议所非,以至于多年不能为官。而阮籍同宗的另一个例子阮简也是,“亦以旷达自居。父丧,行遇大雪,寒冻,遂诣浚仪令,令为他宾设黍臛,简食之,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与阮籍对自己儿子的教诲类似,七贤之首的嵇康给自己儿子的遗书当中,几乎都是强调要如何遵守礼教。

但就在十余年后,大体在西晋元康年间(291—299),所谓的放达之行突然就流行了起来,并成为当时最为“时髦”的潮流,举国上下都开始了对竹林七贤行为的模仿。《世说新语·德行》注引王隐《晋书》载:“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这些贵游子弟做这些行为,本不稀奇,但稀奇的是甚至当政的高官也参与其中,《晋书·王衍传》载:“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