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据称,1834年,为向美国人民推销中国商品,商人卡内斯兄弟从广州诱骗了中国女子梅阿芳,登上开往美国的邮轮。于是,在历史资料中,梅阿芳成为第一位抵达美国的中国女性。
由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大清王朝在末期已经风雨飘摇。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仍然是一个神奇又遥远的国度,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在欧美商人的眼中,这个古老的国家也充满着商机。十九世纪初,从这个东方神秘古国贩运而来的精美瓷器、华丽丝绸、昂贵茶叶让欧美为之疯狂。
1832年,美国进出口商人卡内斯兄弟跟随商船,来到了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东方大国——中国。他们先是在广州落脚做生意,经常四处跑,期望将中国商品带回美国,不久就能够发大财。但是现实却不尽人意。实际上,清王朝当时吏治败坏,百姓生活困苦。卡内斯兄弟在广州待了数月,他们几乎花光了积蓄,可是发财门路并没有找到。卡内斯兄弟经销的中国商品,都是中产阶级使用的日常商品,对普通美国民众来说购买欲吸引力不足。卡内斯兄弟迫切需要通过非常规的、更大胆的方式去促销他们的商品,以在美国各商家销售中国商品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中国百姓都觉得外国人长相奇特。因此卡内斯兄弟每次出门,他们都会被很多百姓围观,大家边看他们,边指指点点地议论,似乎觉得他们是什么奇怪的物种,这让卡内斯兄弟很不爽。再加上发财无望,心情郁闷之下,卡内斯兄弟便来到青楼消遣。在这里,卡内斯兄弟突然灵光闪现:既然中国人对外国人都这么好奇,那么外国人会不会也对中国人的样子很好奇呢?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物色一个中国女人,将她带回美国,意在利用她的异域风情,打开他们所进口的中国货的销路。
卡内斯兄弟之所以把主意打到了中国女性的身上,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女子和欧美女子差别很大,比如相比于欧美女子,她们身材娇小、肤色不同、言语轻柔,尤其是一双“三寸金莲”,走起路来身子轻摇,可以吸引欧美人的好奇心;再利用中国女子的表演,完全可以增值他们的商品。这让卡内斯兄弟意识到,他们终于找到了发财的途径,即雇佣中国女子来炒作新闻,从而带动销售。
1834年10月,卡内斯兄弟在广州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跟随他们去美国的中国女性,即梅阿芳。梅阿芳出生在广州郊区农家,当时大约十六岁。因为家境贫寒,所以梅阿芳不得不外出工作维生。卡内斯兄弟利用了这一点。对梅阿芳许以高额的报酬,终于打动了她的心;同时,卡内斯兄弟给了她的父母一笔钱,因此他们实际上是买到梅阿芳这个女孩。
不过,关于梅阿芳身世及其家庭的情況并不清楚,没有可信的记载,传闻多有猜测的成分。而在鸦片战争之前,女子梅阿芳独自跟着洋人远出国门,这种做法在当时是有悖妇道、逾越规矩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想,梅阿芳的阶层身份极有可能是较低的。
据记载,卡内斯兄弟将这个中国女孩叫做“Afong Moy”。至于“Afong Moy”这个姓名,究竟是女孩原名的音译还是卡内斯兄弟给她取的,尚不清楚。在中文的文献里,人们通常将“Afong Moy”译为“梅阿芳”,也有的译为“莫阿芳”或“阿芳妹”。《纽约商业广告报》曾描述过梅阿芳的形象,说是梅阿芳这个姑娘个子矮小(约一米四七),但很有灵气,脸圆、前额高、黑色的眼睛,十足的东方风韵。
二
1834年10月,卡内斯兄弟在船长本雅明·奥拜尔的帮助下,将梅阿芳带上了从广州返回纽约的商船“华盛顿号”,顺利地带到美国。就这样,不但卡内斯兄弟怀着他们的发财梦,而且梅阿芳也怀着她的发财憧憬,来到了陌生的美国。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挣大钱,卡内斯兄弟还要对梅阿芳进行包装。卡内斯兄弟俩精心策划一番后,为梅阿芳安排了一个身份——清朝王爷的女儿,所谓“公主”。在货物本身的价值不够“贵族”的情况下,“带货者”这样的“贵族”身份是必须的。于是,他们用华丽的丝绸给梅阿芳做衣服,她的身上挂满了金饰、银饰和宝石,一双小脚却故意展露出来……
10月17日,梅阿芳他们坐的船进入纽约码头。在登岸之前,卡内斯兄弟已经联系好了当地的媒体,让媒体进行大肆报道。而且让媒体特别强调,卡内斯兄弟除了带来珍稀的中国货物,还带来一个非常珍贵的客人——中国清朝的贵族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