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干预需高度重视
“高血压标准风波”在几个月前引发广泛关注。2022年11 月13 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从140/90mmHg 下调至130/80mmHg。这意味着,有约2.43 亿国人突然变成了“高血压患者”。然而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澄清,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为非同日3 次血压超过140/90mmHg。不过,此次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学术论战,也让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血压超过130/80mmHg 的人群依然需要提高警惕。
高血压诊断标准是高血压诊治中最重要的指标。到目前为止,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一直是学术界争议不断的话题。早在100 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血压的认识,但当时一直没有确切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断变化,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美国第一版高血压诊治指南JNC1 于1977 年问世,这是最早的国际高血压指南,该指南指出高血压的标准为高于160/95mmHg。到1997 年,JNC6 首次明确提出,若血压高于140/90mmHg,则为高血压,并依据血压水平进行分级,这一标准一直被广泛应用。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大众健康》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