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烟火气
作者 刘舒扬
发表于 2023年3月

今年开年以来,“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一个关键词。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随后,全国各地围绕“稳经济,促消费”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消费与我们的日常是如此息息相关,它可以发生在楼下熙熙攘攘的夜市,发生在手机上的每一次点击中,也可以发生在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和广阔的青山绿水间。消费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活跃,交易行为发生,一些故事与情感也在流淌。那些被称之为“生活”的气息,更浓了。

在这个初春,《环球人物》记者来到湖南长沙、河北张家口和北京,观察其中各具特色的消费场景,体会烟火气的归来与升腾。

湖南长沙,夜色火爆

2月21日晚上7:30,长沙市芙蓉区飘起了零星小雨,可在扬帆夜市,几乎没有人打伞。

这个因扬帆小区而得名的夜市,在社区内呈“十”字形分布,南北长约300米,东西长约270米,有500多个摊位,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夜市。红色方形雨棚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人们走在中央,吃着、说着、笑着,有人推着婴儿车全家出动,有人牵着宠物狗漫步其中。

半个小时前,天色已经暗下来,《环球人物》记者走出地铁,不用怎么看手机导航,跟着人流自然就走到了扬帆夜市。一辆“小敏葱油饼”小吃车前排起了队,摊主刘慧敏周到地招呼着大家。在她身后,穿浅灰色外套的小伙子熟练地包馅、煎炸、翻面,旁边有个穿黑色围裙的男人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切——他特地从岳阳赶来拜师学艺。

刘慧敏是湖南湘西人,此前是一名中国舞老师,在家乡文旅局下属的一家企业负责舞蹈板块,去年辞职来到长沙创业。有一次,她看见有人直播做葱油饼,最多的时候竟然吸引了10万人在线观看,她想:“我是不是也能试试?”

刘慧敏从和面、调馅学起,做出来的饼坯开始都是被压破的,饼也是奇形怪状,“没有一个是圆的”。直到去年年底,她的技术已经娴熟,有了独家馅料秘方,才来到扬帆夜市。她计算过,自去年年底开张以来,自己每天至少售出300张葱油饼,3个月盈利10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收入”。下一步,她打算把孩子和家人接过来,让他们享受更好的教育,过更好的生活。

一张葱油饼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买?扬帆夜市总经理李天勇向《环球人物》记者揭晓了答案:这是“网红经济”的力量。刘慧敏就是夜市培育的“网红摊主”。扬帆夜市500多个商户,每个商户有一到两名摊主,每名摊主都有一个抖音或小红书账号。“一条信息,我们四五百个号或者更多的号就发出去了,大家自然就‘炸’起来,觉得经常在网上浏览到扬帆夜市,要不要过去看一看?”在李天勇看来,这就是“勾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

同时,他从现有商户中选出一批年轻人作为“创业达人”,请来培训师手把手地教他们做美食和新媒体运营,帮助他们拓客、引流,刘慧敏也在其中。这批“网红摊主”的收入从一天几百元上涨到几千元,有的甚至可以上万。

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李天勇加入扬帆夜市管理团队的时间并不长。2020年4月,时任扬帆夜市的负责人找过来:有没有兴趣参与运营一个“网红摊主”的孵化项目?

李天勇是湖北人,毕业于湘潭大学,学的是品牌传播相关的专业。2019年,他在长沙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提供品牌咨询服务。以前只是搞搞活动、做做策划,现在却要深入运营,接到扬帆夜市的邀请,李天勇有些犹豫。他回了一趟母校,见到自己当年的导师:“我现在有个做夜市的机会。‘夜经济’在整个湖南可能是一个趋势,日后我也想在这个领域发展,您觉得怎么样?”

当时恰逢一项夜经济数据被公布后不久。数据显示,中国夜经济发展规模2019年将达到26.4万亿元,预计在2020年会突破30万亿元。长沙市政府也提出了发展夜间经济的目标任务。“抓住‘夜经济’肯定是没错的,但怎么把那个夜市做出特色、做出新意,这一点很重要。”导师像当年上课一样,为他细致分析。那次见面,师生聊了近3个小时。李天勇踏实了。

扬帆夜市的前身是主营服装鞋子的金苹果市场,后来小商小贩逐渐聚集到這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夜市。近些年,夜经济和消费的作用被愈加强调,长沙以打造“24小时城市”为目标,规划一批特色夜消费街区,传递到李天勇身上的重视和期待也就越来越清晰。

从2020年到2022年,扬帆夜市年均营业额约8亿元,2022年被评为长沙夜间消费示范点。李天勇数了数,湖南14个市州,几乎每个市州的领导都带队来过,大家好像形成了一种默契,“一讲要搞夜市,基本上都往我们这跑”。

今年的信号来得比往年更强劲一些。1月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一个月后,长沙市出台了2023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其中之一就是“消费需求挖潜行动”。2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发布会,介绍湖南出台《关于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稳增长20条”政策)相关情况,也提出了围绕促进消费恢复升级的4条政策措施。

李天勇去向长沙市商务局领导汇报工作,两人足足聊了两个小时,“领导说了很多他的想法,希望我们做到什么样子。其实一般来讲,汇报工作嘛,10分钟20分钟足够了,这就可以看出政府对促消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市场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也让李天勇惊喜连连。冬天向来是夜市的淡季,湿冷的气候阻挡了大多数人外出的脚步。今年腊月二十八、二十九、除夕……直到大年初一,扬帆夜市都和往年一样,“没什么人”,大部分商户已经回家过年。然而到了大年初二,客流量骤增,“人走在夜市,根本‘钻’不动”。李天勇赶紧挨个给商户打电话,通知大家买票,连夜赶回来,立马开摊。第二天,他接到好多商户焦急的信息:准备了7天的货,一天就卖完了,原材料供应商又还在放假,补货成了大问题。他迅速组织大家从各地紧急调货,“当时我看到网上很多人来了之后说‘在长沙快饿死了’”。

一位住在附近的市民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以前自己还会过去转转,今年“不敢去了,怕挤进去挤不出来”。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在夜市傍晚6点到12点的营业时段内,最多的时候有10万人来到这里,比故宫博物院每日预约游客上限的3倍还多;客群画像很清晰:80%以上是18岁到35岁的年轻人。

另一个变化是,人们似乎更“慷慨”了。以前进来走一圈,逛逛吃吃,人均消费通常在二三十元、三四十元。李天勇说,现在这个数字至少是50元,有时甚至能超过100元,“大家好像不是特别在乎这个东西会花多少钱了”。从南方小年夜到元宵节,夜市营业额累计达到7000万元——李天勇用“火爆”来形容。

2023年2月21日晚上7:30,扬帆夜市中的一家小火锅摊位已经满座。(本刊记者 刘舒扬 / 摄)
2023年3月7日,孫俊仙正在把送来的货物一家家分好。(本刊记者 刘舒扬 / 摄)
2023年3月7日,吴永祥(右一)和朋友们高兴地分享大白兔奶糖,这是她的女儿们从社区团购平台上买的。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