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希,“向东看”
发表于 2023年3月
易卜拉欣·莱希
1960年生于伊朗什叶派圣城马什哈德,毕业于库姆神学院,1980年进入司法系统工作,2014年担任伊朗总检察长,2016年被任命为伊朗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主席,2019年起任司法总监。2021年任总统。

2023年2月13日,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下文称莱希)访华前夕,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老朋友是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其中有这样一段:“睦邻友邦是伊朗政府的首要外交政策。在这一方面,我们向所有邻国伸出了友谊之手,并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区域一体化。”近一个月后,当一条爆炸新闻从北京传出时,许多人似乎突然领悟了莱希此话的意思。

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伊两国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双方同意两国外长举行会晤,启动上述工作,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

这场堪称大手笔的和解,是由中国斡旋、在中国完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说:“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北京会谈取得巨大成功

沙特和伊朗是中东最有分量的一对冤家,已经被断交难题缠绕7年。两国在北京宣布复交,给了世界一个惊喜。

此前,外界对这场会谈几乎一无所知,历时5天的对话没有预告、也未披露细节,保障了会谈得以不受干扰地进行。据德黑兰大学副校长马兰迪透露,莱希访华之际,中方提议三方在北京进行会谈,伊朗方面随即答应。马兰迪曾问莱希未来与沙特复交的前景,莱希“没有漏一丝风”,中方和沙特也严格保密,直到谈判成功。

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沙特与伊朗长期关系紧张。2016年初,一名沙特籍什叶派教士被沙特方面处决,引发伊朗方面抗议,两国断交。此后,两国多次剑拔弩张,甚至一度滑向战争边缘。“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四大主体民族各方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加之外部大国的挑拨和利用,中东安全困局难解,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严重冲击地区稳定。其中,沙特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国家和逊尼派‘领头羊’,与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伊朗之间矛盾尖锐突出。这也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根源性因素之一。”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钱峰说。

莱希任总统后,推动伊沙官员在伊拉克和阿曼磋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分析:“沙伊两国过去几年深陷冲突漩涡,付出巨大代价,在内外压力下,两国都意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促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在做斡旋和倡导工作。2021年3月,王毅以国务委员兼外长身份出访中东6个国家,访伊时签署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协议。去年1月,他在江苏无锡会见沙伊等国外长。这些活动提升了中东国家对中国的信任,润滑了正在缓解的沙伊关系。

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双方“同意应在尊重地区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地区热点问题的和平政治解决”;莱希今年2月访华时发表声明称:“伊方欢迎中方提出的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以及促进波斯湾地区国家对话的倡议。”访华前,莱希就和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过会谈。莱希曾公开表示,伊朗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可以上溯到上千年前。中伊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相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伊朗方面都非常赞同和支持,也努力在落实这些倡议方面同中国密切合作。

2023年3月10日,王毅(中)在北京主持沙特和伊朗对话闭幕式。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右)、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左)出席。

作为善意、可靠的斡旋者,中方忠实履行了东道主职责。中国和伊朗关系良好,与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也有广泛合作,这是斡旋能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有了这些条件,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最终在北京达成协议。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