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音乐项目“鲸鱼马戏团”主创,大自然录音师、声音设计师。
“我们从鸟类身上学会了飞行,从蚂蚁身上学到了建筑,我们模仿风、模仿雨、模仿海洋创造音乐和艺术。人类与地球上所有的物种有着共同的DNA,这并不只是巧合,或许所有一切的答案,大自然早已给了我们。”
2016年,大自然录音师李星宇在“亚马孙三部曲”系列专辑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这一系列专辑由他收集到的雨林声音组成。声音,是他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成为他思考和表达的重要载体。
事实上,大自然录音师除了收集自然界的声音外,在后期对声音进行分析、创作的过程中,也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不仅能够舒缓、治愈人的情绪,也为自然、生物研究带来相关支持。
从粉红鲸鱼跃出水面,到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的树叶,再到撒哈拉沙漠的风浪声,这些年,李星宇边走边记录,捕捉自然的声浪,通过声音表达自我,试图唤起大众的共鸣和思考。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我生活的意义。不断创作和思考,就是我存在的乐趣和意义,也是我多年来坚持这项工作的动力。”李星宇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记者说。
不寻常的雨林之旅
2014年,李星宇曾独自前往南美洲亚马孙。进入热带雨林后手机没有信号,几乎与世隔绝,“亲人朋友都联系不到我”。因为野生环境充满危险,他必须紧跟向导。“虽然声音让人震撼,但我无法都记录下来”。
当时,李星宇感觉雨林很奇妙,回到城市后,愈发觉得生活特别压抑,于是想重回雨林,把其中的声音录下来,让更多人听到。
第二年,李星宇开始计划去雨林的项目——“亚马孙寻声计划”。刚开始,他只打算先记录,至于录到什么、怎么处理素材,前期没有做太多预设。“如果目的太明确,会影响工作状态。我希望以一种更开放的方式去收集声音。”李星宇说。
因为之前去过一次,李星宇有一些经验,大概知道如何去收集声音。到当地后,他和团队成员先找到向导,同他商量行程计划。因为资金有限,所以要考虑在里面能待多少天、最远能到哪里、哪些地方可以去、生物环境如何等问题。成员们逐一分析后,安排好路线,准备启程。
根据预算,团队在雨林内能待15天,于是选择从巴西的玛瑙斯市进入雨林。“选择这里是因为當时巴西即将开奥运会,签证比较好办。玛瑙斯市位于亚马孙河森林腹地,距市区80公里就是野生热带雨林区。”李星宇回忆说,“我们提前跟巴西政府报备后,从雅乌国家公园进入雨林,第一天直接将船开到能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按照安排,每天往外走一段路程,慢慢探索。”
踏入雨林后,团队成员都被震撼了。“听觉会更敏感。因为完全没有城市噪音,大家能够听到复杂且强烈的自然声音。”虽然雨林里声音很多,但整个能量没那么强,比较安静。
白天,城市噪音在50分贝左右,雨林日常声音大约为20分贝,差别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