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处不国色
作者 高塬
发表于 2023年3月
2023年3月,郭浩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郭浩

1970年出生于青岛,文化学者,中国传统色彩专家,致力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复兴。曾担任2023年春晚节目《满庭芳·国色》总策划,著有《中国传统色》系列书籍。

桃红、缃叶、群青、凝脂、沉香……2023兔年春晚,一曲《满庭芳·国色》把43种中国传统色一下子推到了14亿多国人面前。舞者配合水袖、折扇、纸伞、翎子、长剑演绎出国色之柔、之秀、之婉约、之灵动,将国色之美讲述得淋漓尽致。作为节目的总策划,中国传统色研究者郭浩欣喜于“国色终于出圈了”。

早在2018年,他便开始研究中国传统色,曾翻阅近400种典籍,从十几万件故宫馆藏文物中,复原出384种中国传统色。“刚开始做色彩美学的时候,没想到真能出圈。那时候,往前看,没有一个可以仿效的人,往后看,也是我一个人在奔跑。”

3月的北京,春光大好,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郭浩特意带来了自己的3本传统色研究著作。打开书页,流光溢彩。他说:“中国古人在经史、礼仪、文学、艺术中表达色彩,表达美学价值,中国传统色是中国人看待世界、追求愉悦的方式,复原中国传统色,就是复兴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切面。”

一色千相“中国红”

郭浩与中国传统色真正相遇是在2018年。那一年,他带领的设计团队,参与了一个以故宫宫廷大婚礼仪为主题的文创项目,要为当时的故宫博物院做一本VI(VisualIdentity视觉识别系统)手册。将故宫几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浓缩进几个符号、标识、产品的设计中,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郭浩迎难而上,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大量接触了故宫藏品,并对其中的色彩美学尤为注意。

郭浩作品《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和《中国传统色:敦煌里的色彩美学》。

“一说到故宫,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中国红’,它其实跟朱砂有关。作为中国传统婚嫁的主色,红色取自矿物染料朱砂。古人讲朱砂辟邪消灾,故宫的红墙仿照朱砂的颜色有把邪气挡在外面的意思。”为了还原形形色色的“中国红”,郭浩没少下功夫。他找来西汉学者史游编辑的识字通识课本《急就篇》中提到红色的原文,又从其他典籍中搜寻蛛丝马迹,前前后后发现了如繎(音同然)、绌、绛、赪(音同撑)等在内的,至少26个表达红色的汉字。随后他按照从深到浅、从明到暗、从纯到杂的规则,将它们按序整理罗列,这才有了一张较为完整的“中国红”色谱。

“这个研究很难精确,因为汉语表达颜色就没有过精确的色值。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