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山乡巨变,这个“悬崖边的村庄”到底经历了什么?
作者 李权云
发表于 2023年3月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图/中国石化

2023年2月9日,甘肃省东乡县石化中学的同学们迎来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走进教室,为同学们现场讲授。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十年前曾是一片被贫困缠绕的土地,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匮乏。如今,一座座商住楼、教学楼、易地搬迁安置楼在这里拔地而起,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乡镇加工厂星罗棋布,一座现代化城镇的图景徐徐展开。

课堂上,马永生用中国石化连续十年帮扶东乡发展的奋斗故事,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找准努力方向,珍惜少年大好时光,练就过硬本领。

据了解,中国石化在东乡县连续十年投入教育帮扶资金1.74亿元,资助困难学生投入440.44万元,资助困难学生881人。他表示,中国石化支持东乡县教育发展力度不减,将与社会各界一起,努力为东乡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也希望能有更多孩子,学有所成。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东乡语意为“悬崖边的村庄”。这里是十年巨变的起点,从十年前的“穷山沟”到如今的“幸福庄”,这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

布楞沟村地处东乡县北部的干旱少雨区,曾长期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基础条件差。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陡峭山路来到这里,留下了“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殷切嘱托。这一年也是中国石化定点帮扶东乡县的起点。

2013年3月,中国石化派专家组实地考察后,启动了在东乡县的第一个帮扶项目——援建布楞沟通村硬化路。仅仅62天后,一条宽5米、长20公里,加设3000多个防护栏的水泥硬化路就通到每家每户门前,将村子与大山外的世界连接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这条“惠民路”不仅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也让大家能够走出大山。村民们运进生活、生产物资的成本降低,还可以把当地土特产卖得更远。

“路修好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彼时,得知布楞沟村修通水泥硬化路的马外那西一家人结束漂泊,回到老家。在中国石化的帮扶下,马外那西开始贷款养羊。通过这条“致富路”,马外那西的羊得以走出大山,卖到了临夏、兰州等地。妻子马麦热在自家开起了农家乐餐馆,一年净赚2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截至2022年,中国石化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在布楞沟流域完成道路建设70余公里,有效解决了6个乡镇、25个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群众出行难题。

把路修好,还要把水引来。东乡县“梁高水低”,年降雨量不到3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1500毫米。当地人为了取水,下沟上山要走三五公里,人挑畜驮来回需一两个小时。很多村民甚至把水管接上房顶,以便在下雨天把屋顶的雨水引入院子里的水窖。

为了解决当地“吃水贵、吃水难”的问题,数年来,中国石化累计投入6700万元,在东乡县修建578公里供水管道,新建、维修164座蓄水池,提供了2349套入户设施,并援建东乡县水质检测中心和自来水智能化管理系统。

如今,清澈的自来水通过管网流进村民的院落,布楞沟流域内超1.3万群众结束了吃水靠车拉、驴驮、人背的历史,喝上了放心水。

除了道路硬化和自来水管网建设,危旧房改造也是中国石化加强东乡县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重要工程。

过去,布楞沟村多数村民都住着土坯房。多年来,一间间土坯房在风吹雨打下摇摇欲坠,大部分已是危房。“我们不能说把路修到老百姓家门口就不管了,房子旧了有危险了,该修也得修。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